高职高专基础英语的定位与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秋骆
摘 要: 基础英语课应是一门外语综合课。为了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培养出复合型的专业英语人才,课堂上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本文认为高职高专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应以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为出发点,围绕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课程安排,确定教学定位,明确教学任务,探讨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基础英语 定位 教学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主要的综合课程,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还兼顾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高校对基础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也不断发展,研究成果百花齐放。但据笔者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教学模式是死的,而学生是多样的。任何教学方法如果脱离了学生这一实际就成了空谈。因此,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几年教学经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基础英语的定位与教学。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分析
1.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起点普遍较低。
高职高专(本文主要以我校为例)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来自粤西一带教育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差,有的学生英语入学考试分数非常低。主要表现为单词量少,语法基础薄弱,口语表达能力差;有的学生听说能力几乎为零,书面表达逻辑混乱。因此在校三年,教师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迎头赶上。
1.2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进行自主学习。
据笔者观察,很多学生学习不可谓不勤奋,上课精神不可谓不集中,课后练习做得相当多,与老师讨论相当积极,但学习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英语学习还停留在下死功、用死劲的层面上,没认识到学习语言的科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步入科学的学习轨道,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1.3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突出。
一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为4-5个学期,即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而据有关人员在2002年8月对国内几十所高职高专及部分地方大学的150名非英语专业与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84%的受访者在英语实际运用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听、说,70%的受访者在实际工作中,最能派上用场的是听、说、译三项技能。这表明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在毕业后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军,2007)。因此,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实际,结合目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和上岗的零过渡,增强就业竞争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但只是理论基础的教学,还应结合学生专业实际,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的是小学或偏远地区初中的第一线英语教师。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对准职业要求确立学生的能力结构,对准教师岗位设置课程,对准国家义务教育的《英语课程标准》新理念调整教学方向。
2.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英语定位与课程教学
基础英语顾名思义是英语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听、说、读、写、译都在里面得以体现,其重点是语言基础和口笔头应用能力的训练。既有别于其他理论知识和单项技能课,又与其他课程保持有机的结合,与单项技能课相辅相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与相关课程间的分工与配合,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概括来说,基础英语应涵盖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各基本语言要素;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各种基本技能,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一、二年级侧重听、说,但不忽视读、写,二年级加强读、写,但听、说训练还将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知识文化方面的基本常识。由此可见基础英语承担的教学任务之重、之多。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平衡好各个模块,不能贪多,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对教学的准确定位、找准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对教学效果的首要保证。
2.1基础英语课又叫精读课,因此顾名思义,基础英语课首先是阅读课,是以仔细分析阅读全文材料为基础、全面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课程。
与泛读课提供大量的“泛听,泛说,泛写”的训练相区别,基础英语课强调一个“精”字,即语言的精确性。基础英语课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强调要以课文为中心,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研讨,并在与学生共同完成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能力架构。
基础英语课毕竟是语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但笔者认为,为促进学生发展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堂上应减少语言知识的传授,增加语言运用活动。因此每课的新单词应在课堂开始之前就组织交待学生自学完成。课堂上语言点选择要分清主次,易于学生掌握。每课选取代表性强、出现率较高的几个语法点进行精讲,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所谓“精讲”,即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对于重点语法要“多练”,即变换不同的习题形式考查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让学生举一反三。选用的例句力求实用新颖,贴近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当今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及年轻的心理特征。
基础英语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和学生一起分析语篇材料。由于每篇文章体裁语言结构都不一样,教师不能面面俱到,每次都按固定模式走完全程。文字浅近的可少讲甚至不讲单词短语;内容简单的就可让学生来负责介绍背景,概括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有些写作技巧写作课上已经讲过,就可让学生重复。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和处理的重点,最好都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灵活处理,避免无的放矢,浪费时间。
2.2基础英语课不是一门文化课,而是一门语言技能课。
诚然,学语言必须联系其固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有更深的领悟。但现在也有很多声音,认为语言教学中要渗透文化教学。但是如何渗透?程度如何?主次如何?教师都必须有把握。我们要通过语言学文化,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但重点不是文化知识,基础英语课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语言训练,主次不能颠倒。基础英语承担的训练基本技能的任务是别的课程无法代替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忘记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熏陶,但时间上必须有所控制。对课文涉及的有关知识,只能点到为止。
教师在每单元授课之前,要把相关课文的思考问题交给学生。可分为两种:信息性思考题和扩展性思考题。前者是关系文中具体内容,学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得出答案的,后者是学生个人观点看法的阐述题。不同问题课堂的检查手段也应不同。对于文章的背景,笔者一般建议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起收集讨论,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更加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在课堂上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3基础英语课堂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制。
2.3.1教师指导强调的是教师指导的作用。以词汇学习为例,教师要鼓励并帮助学生扩大词汇,但在课堂内,主要还是教会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比如遇到一个新单词,要引导学生思考:从例句中该单词的位置成分来看,该词是名词还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动词变化是否规则?是否及物?后面的宾语形式是什么?是否有固定的副词搭配?它的名词形式、形容词形式、分词形式是否能找出来?是否能通过某个构词法衍生出另外的单词?同义词、反义词又是哪几个?等等。这些单词学习的方法一开始都需要通过教师来启发指点学生掌握。
另外,课文分析环节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体裁,寻找关键词;接着通过回答之前布置下来的课文相关问题,理清文章大致内容,总结中心思想;然后找出文章的线索,如过渡词、时间或空间的标志词语等,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划分段落;最后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分析,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3.2学生自主合作制强调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独立工作能力。基础英语教学既是一种实用性教学,又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实用性英语教学,突出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学习语言就是学习“用”语言;而实践性教学则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语言的实践性和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尽早了解未来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学业与就业的零过渡。
就基础英语而言,教室可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让学生主动对课文内容或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内容进行提问,要求解释或提出自己的不同设想。如果文章较简单,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备课,用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型模拟课堂竞赛。这样,课文也理解了,学生也不会因为内容简单而厌倦,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练就了实训技能。另外,一般每单元课后都编排了很多语言语法练习。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是整个授课过程最后的收笔之作。很多学生在练习课上会感到枯燥无味,因为课堂陷入了对答案的机械模式中。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师也可对各小组分配任务,负责讲解不同的语言点,让学生过把老师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的一门综合能力课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提高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本身综合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它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都无法真正解决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因此在基础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改革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应结合学生专业和课程教学的实际,不追求好高骛远的目标,讲究一步一个脚印,提倡学一点,用一点,会一点。把基础英语变成老师可操纵、学生能发挥的一个实践平台,从而达到符合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艾久红,沈文香.英语精读课课堂提问艺术浅谈[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7).
[2]杜瑞清.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J].外语教学,1983,(3).
[3]高军.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整体性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琦,王维平.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
[6]张德文,刘庆双.英语精读课的构成因素与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