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教学中的激趣手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谭礼忠 张媛媛
摘 要: 作者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以来,就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热情摸索了许久,经过精心地归纳总结,整理出了本文中的所列举的六种手段,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激趣 素质教育
孔子早已指出:“知之才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乌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我认为教学中采取多种激趣手段,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一、趣味性语言,使教学妙趣横生
语言是教学中的重要信息传递载体。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具有新鲜感,对学生是一种新颖的刺激,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1.利用谚语引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引用谚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帮助理解所学知识,具有事半功倍的好效果。例如用“九月九燕发走,三月三燕来钻”来说明动物的节律行为;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来说明遗传现象;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说明变异现象;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说明条件反射,等等。
2.利用谜语活跃课堂气氛。
将与教学有关的谜语引入课堂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又利用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例如用“两头尖尖相貌丑,没有脚来没有手,长年累月地里走,施肥松土是能手”来引出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点、对人类的益处等教学;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来巩固果实、种子有关知识等。
3.诗词渲染,进行情感教学。
诗词歌赋,朗朗上口,意味深长,适时引用,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用“绿树林边舍,青山廓外斜”来描述环境等渲染教学气氛。
二、联系生活现象,将知识具体化,强化学生的记忆
当学习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时,易使人厌烦,但大多对生活中的现象都感受很深,因此把生物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联想发挥,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神经系统的反射弧组成、反射的形成教学中,由于此部分知识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学习起来较困难且感觉乏味。电话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学生非常熟悉,教学中将反射弧组成与电话系统组成相联系,将连接两部的两部电话分别比喻成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将电话线比喻成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神经,将电话局的控制电脑比喻成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经过这样的联系,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记住反射弧的五部分组成,再联系打电话时电话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完整,通过拨号才能成功。这一事实来说明反射也必须在反射弧完整的前提下,接受刺激后才能发生。这样很形象地阐明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关系,易于理解。
三、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兴趣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上实验课。实验操作符合中学生好动手、好发问、好观察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因此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观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我们可通过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将实习操作落到实处。但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规范操作,要求达到一定的实验目的,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方法,变暂时兴趣为稳定兴趣,切忌放任自由。
四、走进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学习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分析“早餐吃好,晚餐吃少”,与学生一天活动量的关系,通过分析边看电视边吃饭、爱吃零食等食欲的影响来引发学生自觉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积极性。
五、利用自然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
好奇心、求知欲是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疑,使学生产生好奇,激起他们探个究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例如利用“千年的古莲种子萌发之谜”来引出种子结构的教学。
六、利用奇闻轶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适量地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奇闻轶事引入课堂,不但缓解课堂教学的紧张度,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知识奥秘的欲望。例如利用“恩格斯曾误将鸭嘴兽归为爬行动物而公开向鸭嘴兽道歉”一事引出“为什么鸭嘴兽不属于爬行动物”的讨论。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只有从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发挥生物教学优势,创设兴趣情景,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生物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