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 静

  摘 要: 责任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本文对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作一探讨。
  关键词: 幼儿 责任感 家长 教师 社会
  
  一、问题提出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父母过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展,而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却不大重视,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成才不利,反而导致一些孩子已经产生了诸如做事不认真负责、虎头蛇尾、马虎草率、得过且过,生活中高傲自大、不懂礼貌等缺点,甚至引发了厌学、厌世等不良心态。对此,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家长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呢?
  
  二、研究及分析
  
  (一)现象一
  活动室柜子上掉落的图书、玩具等物品,能主动捡起的仅有几个人而已。大多数幼儿都视而不见,有的从上面跨过去,有的绕过去,有的直接从上面踩过去,问他们:“为什么不捡起来呢?”回答多数是:“不是我弄下来的。”“我不知道是谁掉的。”“老师,今天不是我值日。”
  (二)现象二
  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会请孩子们带一些废旧物品或者图片资料等,有些幼儿能很好地完成,而有些没带的幼儿则会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老师,我爸爸忘了给我拿了。”“妈妈没有提醒我。”“我奶奶记性差,忘了提醒我了。”
  (三)现象分析:
  从以上两个比较典型的现象中可以看出,目前幼儿缺乏责任感的现象十分普遍。
  现象一:物品掉落――少数幼儿捡起――大多数绕过、踩过――询问原因――回答。大多数幼儿绕过、踩过掉落在地上的物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做出责任行为的内在动机,即责任情感体验,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班级小主人,应该爱护班内物品。幼儿时期孩子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教师询问时,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解释。
  现象二:为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布置任务――部分幼儿很好地完成――部分没完成的幼儿却理直气壮。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四二一”的中国式家庭结构中,受到六位长辈的呵护和宠爱,一般情况下,只有大人的过错,没有孩子的过失,大人心甘情愿地替孩子承担责任,这就无形地使孩子逃避了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
  综上所述,造成幼儿缺乏责任感的不良后果,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是主要责任人。首先,幼儿的责任感是由教养者从小教育、培养而形成的,但由于教师平时的疏忽,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包办代替现象(如:帮孩子绘画,孩子们的玩具柜全由教师和阿姨整理等)。其次,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受长辈们的宠爱自然无可厚非,但大多数家长往往怀有溺爱、包办心理,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孩子总是没错的、没责任的,心甘情感地替孩子承担责任,从而造成孩子心里无“责任”二字。而教师和家长作为孩子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教育者,应该如何来应对和处理,使孩子真正能与责任感牵手呢?
  
  三、建议
  
  (一)教师方面
  1.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应让幼儿明白什么事是自己的责任,应该自己去独立完成。比如,小朋友在看完图书后我就让他们自己收拾,如果不小心撕坏了,我就让他们学习自己修补;玩过的玩具,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归回原位。我还组织幼儿开展了“小主人”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床铺等,不能事事依赖父母、老师。另外,我让幼儿知道自己是班中的小主人,要乐于为班级做事,还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在家里当主人的责任与义务。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意识,还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通过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位幼儿都是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做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承担爱护孩子的责任;超市里,“售货员”要给顾客介绍各种商品,礼貌待人,热情服务;在理发店里,“美容师”要对顾客认真负责,热情周到,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今年开学,班内新插入了两位小班的小朋友,我就组织幼儿开展了“以大带小”的活动,让大家教小弟弟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规,课间活动时带小弟弟一起玩等。这样,就让幼儿树起了帮助弟弟、妹妹的责任感。
  3.教师创造一定机会,让幼儿承担一些责任。
  如我们实施了值日生轮流制。每组有6个幼儿,依次编号1、2、3、4、5、6,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依次轮流做值日生:为自然角里的植物浇水、换水,给其他小朋友分发物品等。那第6位小朋友做什么呢?他则负责监督、检查值日生的工作,并在本组值日生请假的情况下暂时代替做好值日生工作,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了。另外,在午睡起床时,我们还让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自理能力弱的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让胆大的幼儿关心帮助胆小体弱的同伴。这样幼儿既能做好自己的事,又能为同伴服务,还在锻炼中逐渐养成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逐渐形成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家长方面
  1.父母应为孩子做表率。
  父母是孩子社会行为习得的楷模。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
  对任何人来说,能做好的事而不去做,那是缺乏责任感;同样,对于尽自己的全力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负责,则是滥用责任感。家长要经常反省自己,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果家长经常对人夸海口,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说的话不承担责任。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个没有独立性的人是不会有良好的责任感的。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他想做的事。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等。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使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对独立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责任意识也会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而增强。
  3.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
  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和多少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重要因素。安排孩子适当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比如帮邻居送信、照看邻居的小弟弟小妹妹、陪爷爷奶奶说说话等,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他人及社会对他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中得到乐趣,从而逐步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心。
  幼儿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成人自身的榜样示范、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教育,并将之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孩子与责任感快乐牵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