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青松

  摘要: 大学英语是指中国各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公共英语。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大学英语在教学中存在发展不平衡、教学观念落后、投入少、教学手段陈旧等问题,据此提出,应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改革 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界定
  
  大学英语是我国近1800所高校全部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大英语”一词,最先出自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对专业英语教材的称谓:“College English”。后来,“大学英语”渐渐被人们用来与“专业英语”相对应,指中国各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公共英语。大学英语教学是指区别于英语专业教学的大学非专业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听、说、写、译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的教学时间比专业英语时间短,但由于大学英语是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规模上远远大于专业英语教学。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大学生入学英语基础不同,不同高校及同一高校(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期望差异也极大。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扩大招生,使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涌入高校。例如,笔者教的餐旅4班、6班,很多学生的语言知识很不系统,甚至连语法和语音还没有过关。所以学校和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投资虽然较大,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语言技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培养。
  不少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阅读能力虽有所提高,但许多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不大,与社会需求有差距。原因主要是:很多学校搞应试教学,把通过国家英语四级与毕业证挂钩,学生关心的是最后的分数而不是学到的真实的英语知识。教师上课时讲知识、讲语法较多,学生下课后主要在背单词、做习题,而忽略英语技能的提高,造成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满足高素质人才对外语应用的急迫需求。以实践性为主要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改革的主体内容。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展开。课堂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角色也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强调任何语言教学都应把学习者个人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的课堂。
  
  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改革大学英语教育课程和教材的设置。
  1.设置弹性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可随意减少基础阶段的教学时;对于起点较高的学生则可适当压缩基础阶段的教学时,并将学分压缩到8―12分。
  2.设置英语应用语言课程
  教学改革及教学实践表明英语选修课程能够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且更加适合高层次人才培养对外语的需要。高校可根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及学生所学专业,开设应用语言课程,逐步取代基础性的学位课程。可考虑设置以下几类选修课:语言技能类,如写作、翻译、口语等;语言应用类,如报刊选读、经贸信函、论文发表等;语言文化类,如文学选读、英美社会与文化等;专业英语类,由英语教师开设,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相关,如生物英语、化学英语、法律英语等。
  3.加强大学英语教材建设
  随着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法的演变、教学目标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改革、学生水平的提高等,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面临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任务型教学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现象,即“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运用英语的能力,掌握英语交际的技能,而教师单纯地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要克服这个问题,应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具体操作上,教师要提供有价值和真实的语言材料,所选任务应该能激发学生运用活的语言。
  2.学生小组活动教学法
  教师设计和组织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以对子或小组为单位(pair work or couple work)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在小组周围提供帮助或鼓励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使用语言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英语潜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语言的使用质量,发展学生的语篇能力,同时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弥补大班教学的缺陷;小组活动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语言练习时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建立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
  1.实现以学生为评估主体的转化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管理。其次,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学生拥有较大的选择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而且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再次,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估不可偏废教师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评估可能会出现对英语教学的短视,不能宏观把握英语教学,以及评估报告过于理想化而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等现象。而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却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估所能避免的。
  2.实现教学评估指导思想的转变
  第一,要从分割的、碎片式的英语知识、技能的狭义评价转向对整合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广义评价。即不仅要知道学生“知晓”什么,还要知道学生“能做”什么以及“做得怎样”。第二,从对简单教学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要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第三,教师评价与学生主动的自我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霄翔.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启示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2]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
  [3]陈宏新.从四、六级考试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外语教学,2002,(2).
  [4]贾卫国.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山东外语教学,2005,2:55.
  [5]刘晓娟.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