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丽华

  新课程强调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性学习。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对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政治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政治知识,发展政治思维能力,获得政治探究能力,并能应用政治知识、科学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与日常课堂教学整合,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构建知识的操作平台,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1.加强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等,这就为学生创设了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其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格,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加强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新课程改革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从“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出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格个性的全面发展,将过去“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授人以鱼”变成“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通读教材,确立课题。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等各方面,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广阔的探究空间。在每学期初,教师让学生将教材通读一遍,然后让他们就每一章内容设计一个研究课题,对学生提出的研究课题进行汇总筛选。确定的课题宜小不宜大,要与学生的研究能力相适应。如《经济・政治》的课题有:“你知道人们选购商品地标准为什么是物美价廉?”、“家庭生活消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钱多了该怎样消费?”、“股市――市场经济的晴雨表”、“保护地球,你准备好了吗?”等。
  2.分配任务,合作探究。教师可以把一学期要研究的课题向学生宣布,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确定每个小组要研究的课题,并告知每个课题研究的截止时间;指导各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制定研究计划,并随时询问研究情况,不断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则自已收集、整理资料开展研究,自己编写调查表,自己制作交流用的卡片。
  3.组织交流,促进发展。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评价是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证,交流可以放在相关教学内容完成以后进行,也可以在课文结束后进行,评价的形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它重在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评价中教师发现学生未能完成教学目标,则找出原因,课后设计研究性学习作业开始新的探究补救过程。
  
  三、对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受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教学模式和现有教学管理、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它的实践和进一步的推进,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我们要不断反思、总结,解决好下列几个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要使研究性学习从课程形态走向教学形态,教师就必须提升素质,转变教学观念。但是,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指导能力弱。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并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现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这样,研究性学习从专设的课程形态转变为一般的教学形态,并且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形态才能成为现实。
  2.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受传统学习习惯影响,部分学生课堂讨论的思想独立性不够、主动性不强,缺少探究的意识,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独立钻研的精神,遇到不会的问题往往不通过自己的思考而交给教师或同学解决。因此,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独立探究能力。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知识,但并不排斥教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即接受性学习)使学生尽快获得新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因此,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接触生活实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政治学科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协调发展,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开辟新的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