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英语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志叶
摘要: 本文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分析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强调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下,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了为学生提供选择自由、学习策略指导、提升自我效能及情感支持四个有效促使自主学习的因素,并就每一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支持性 理论背景 教学建议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发展内涵、提升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这总的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也有了变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之外,还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新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所进行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其特点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强调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学生的知识是由自己建构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除了处于中心地位的学生之外,教师、任务、环境构成了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 Burden,2000)。而教师作为学生和学习任务、学习环境之间的中介因素,作为除了学生之外的最具能动性的外在因素,其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进步、学会学习、处理问题等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帮助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 Burden,2000:F28-F29),等。集中表现为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作为最具能动性因素的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来更好地发挥其中介作用呢?笔者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选择自由、学习策略指导、提升自我效能及情感支持四个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外部环境。
二、理论背景
(一)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Deci & Ryan,1985,2000) 主要论述了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有效发挥其自身作为社会成员的功能。该理论的出发点是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及情感归依需求。在人们学习和生活活动过程中,当外部环境因素支持、满足人们的自主、能力及情感归依的心理需求时,人们身心获得很大的满足,幸福感随之增强,他们就会自主地寻找机会努力体验,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也处于比较和谐的状态,而其作为社会成员的功能也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及四个因素的界定。
1.自主需求
按照自我决定理论,自主需求在个体三种心理需求中是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自主意味着自决(self-determination),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完全是个人的自愿行为,没有迫于外界的任何压力。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证明,在对个体自主需求的衡量中,选择自由度是一个有效的因素。例如,Noles,Pelletier and Vallerand (2000)利用选择自由度来测量学习者对自主性的感受;Garcia and Pintrich (1996)通过测量课程决策过程中的选择自由度来预测课堂自主,Wu (2003)也是基于选择自由度这一变量来提出自主性变量。借鉴以往的实验研究,本文作者提出自主首先表现为选择自由,另外,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除了选择自由外,教师的自主性支持还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技能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2.能力需求
另一个重要的需求是能力需求。人们总是有着无穷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背后是一种能力动机,即人们希望通过活动来展现、证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决动机理论,个体能力需求的满足是通过其活动体验所带来的积极结果――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个体能力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自我效能的提升来实现。
3.情感归依需求
个体不仅有自主需求和能力需求,还有情感需要,有融入某一社会团体的愿望。大量研究表明个体为了获得更好地发展,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心理上需要体验一种安全感,希望与环境中对自身有重要意义的人们(例如父母亲、老师等)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 (Ryan,Deci & Grolnick,1995)。在教育实践中,情感归依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例如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很多学生愿意参与本身并没有什么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情感上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依赖,从而认可、接受老师所指示的活动规则,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长期以来,个体对情感归依的需求,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人们所忽视。情感归依需求在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东方文化中(其中以中国为代表)显得尤为重要,安全、亲密的人际关系能为个体自主性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Littlewood,1999)。因此,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学生的个人情感需要,对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三、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选择自由、学习策略指导。
为了有效地支持学生的自主需求,作者提出了为学生提供选择自由和学习策略指导两个方面的因素。选择自由具体是指给予学生在学习决策过程中,在选择学习材料、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一定的自由。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即使有了选择自由,但是因为没有学习策略的指导,他们还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行使选择自由,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所以学习策略的使用应该伴随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策略等方面的指导(程晓堂、郑敏,2002)。具体来说,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或计划,帮助学习者理解学习任务的意义和目标;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和监控,形成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指导学生就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一些有效的技巧和策略提高自己的听力、口语、阅读等方面的能力。另外,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经常提问和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些方式达到澄清疑问、交换信息、建构知识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提问和讨论等是行之有效的建构自身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社交策略。
(二)自我效能提升。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组织、管理、执行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价(Bandura,1997)。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呢?首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老师要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老师相信学生有能力学好英语,对其能力表现出信心。其次,课堂活动的设计、学习材料的选择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对于一项课堂活动来说,它必须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征服的欲望,但是活动的难度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在参与者中引起焦虑,从而影响到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并且影响活动的有效性。相反,如果一项活动太容易则更糟,因为这样会让参与者觉得枯燥无味,连参加活动的动力都没有了。另外还有研究表明教师通过提供正面的、积极的反馈往往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例如,经常肯定学生的活动表现,对其活动予以正面的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所提出的观点、问题表现出兴趣。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但往往会被教师所忽视,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让学生相信自己英语学不好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不够努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三)情感支持。
对学习者的情感支持意味着教师应该从情感上支持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学生的个人情感需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支持学生的情感归依需求:理解和欣赏学生 (Swann,1990);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谈话;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具体困难(Parks & Floyd,1996;Reis & Partrick,1996);参与学生的活动等。Reis等人(2000)在大量考察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基础上,发现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谈话,理解和欣赏学生是支持学生的情感需求的最好方式。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根据笔者及其他老师的教学体会和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操作性强,且富有成效,所以提倡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多加使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是项艰巨的任务,学习策略指导应该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英语教师对学习策略没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所以首先应该对教师加强这方面的系统培训。为学生提供选择自由,首先要保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在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一定程度的自由。最后,外语教学要富有教育性,必须使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了解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和个人需求。
四、小结
在新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中介作用不仅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自己进行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建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指导和支持: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选择自由,通过学习策略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增强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能力的评价和信心,以及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创造适宜的心理环境。
总之,作者所提出的四个因素充分体现了新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所包含的教学理念: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包括语言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Bandura,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Freeman,1997.
[3]Edward L. Deci, Richard M. Rya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 York:Plenum,1985.
[4]Edward L.Deci,Richard M.Ryan.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227-268.
[5]Garcia,T.,Pintrich,P.R.The effects of autonomy on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6,21:477-486.
[6]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Noels,K.A.et al.Why are you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Language Learning,2000,50:57-85.
[8]Parks,M.R.,Floyd,K. Meanings for closeness and intimacy in friendship[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1996,13:85-108.
[9]Ryan,R.M.E.L.Deci , W. S. Grolnick. Autonomy,relatedness,and the self: Their relation to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J].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1995,1:618-655.
[10]Reis, H. T., Patrick, B. C. Attachment and intimacy: Component processes.In E.T. Higgins, A. Kruglanski (Eds.)[A].Social Psychology: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New York,Guilford,1996:523-563.
[11]Reis,H.T.,Shaver,P.Intimacy as an interpersonal process. In S. Duck (Ed.)[A]. Handbook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Chicheser,UK:Wiley,2000:367-389.
[12]Swann,W.B.To be adored or to be known:The interplay of self-enhancement and self-verification.In R.Sorrentino,E.T.Higgins(Eds.),[A]. Handbook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New York:Guilford,1990,2:408-448.
[13]William Littlewood.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 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71-94.
[14]Xinyi Wu.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young language learners: the impact of the classroomenvironment[J].System,2003,31:501-5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