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长管理中如何应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宪刚

  摘要: 职业倦怠是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之一。校长应正确认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倦怠 校长 应对
  
  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对外界压力时产生的生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是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这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是教师人人都有可能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由于升学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工作单调重复等因素影响,中小学教师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之一。职业倦怠令教师心力交瘁,倍感痛苦,影响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校长要正视倦怠问题,勇于承认学校中倦怠问题的存在,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积极引导教师适时调整自己,走出倦怠的阴霾。
  
  一、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1.职业倦怠的形成过程及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是日常工作的挫折、焦虑等因素日积月累造成的,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1)激情期。学校的一切看起来都是美好的,教师曾经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活力和自信,感觉使不完的精力和热情,感觉工作带给自己最大满足,相信自己可以应对一切挑战。(2)衰退期。最初带来满足感的教学工作趋于平淡,兴趣逐渐淡化。眼中曾经鲜活的教学工作和生活渐渐褪色。对教育工作热情而忠诚的教师付出的努力和回报反差大,更易走入衰退。他们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和自己的能力,产生工作的无效感和对自己无关紧要的感觉。但此时,他们可能对工作更加努力。(3)倦怠期。倦怠期的教师工作和生活陷入麻木的边缘,丰富多彩的教学工作没有意义,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他们精疲力竭、情感冷漠、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效率低下、成就感降低。(4)恢复期。职业倦怠的教师从倦怠中复原是可能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有效支持,使教师树立信心,开始教育教学新生活。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技巧。
  2.职业倦怠的类型及原因。
  (1)情绪型。教师与领导同事交往、与家长交流中难免有摩擦,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教师工作要求与学生过于密切接触,情感付出多,容易引起情感疲惫。学校福利待遇不佳、决策参与度不够、考核奖惩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合理,工作满意度降低,丧失工作热情。在女教师中,情绪化流露更为明显。(2)压力型。职业倦怠是教师对超负荷工作压力的抗争与逆反。教师超负荷运转,在教学之外还要组织课外活动、参与各类进修培训和业务竞赛等。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高,教师终年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各种统考和中、高考升学压力越来越高。高强度、大容量、重复机械的刺激形成教师“超限逆反心理”,神经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中。(3)挫折型。职业倦怠是教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诉求失落所致。教师工作单调枯燥、工作条件差,极易失落。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降低。教学考核失利、职称评定受挫、学生家长无理纠缠等容易引发教师内心的挫折感。(4)成长型。职业倦怠是教师对教学自主权的呼唤与渴望受阻而形成。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当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熟练掌握,并且发现自己教学缺乏自主权,成长上升空间被限制,很难有更大的进步时厌职情绪不断袭来。(5)弥散型。更多是受其他倦怠教师的影响。倦怠不单对教师本人产生消极影响,且有传染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其他教师的情绪,影响学校整体人际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原有价值体系受到冲击,而为人们广泛认同的新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尚未完全确立,使得有些教师对教学生活迷惘、缺乏信心,这种不良情绪蔓延对其他教师产生消极影响。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来源于个人因素和工作因素。校长对影响教师倦怠的人格特征、家庭事件等个人因素是难以改变的,这些倦怠因素超出校长控制。校长有效的选择是确定学校管理中的可控因素,积极寻求学校组织帮助的可能。
  1.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和谐的人文氛围是中小学教师保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摆脱职业倦怠的基础。(1)从细微处入手,营造开放式的人际关系。尊重、平等是形成开放式人际关系的前提,信任、理解是人际沟通的纽带。校长与教师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诚理解教师的工作,坦诚向教师敞开心扉,使教师对自己产生安全感。校长要提升自己的沟通力,注意运用沟通技巧。积极倾听、善于发问、有效回应,注意肢体语言和直觉在沟通中的作用。要把握同理心,积极认知教师的情绪,设身处地体察教师的感觉,主动放弃自我。积极认可教师的工作,宽容、理解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勇于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帮助教师化解、平息来自方方面面的负性声音。(2)以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搭建合作的平台。校长要主动融入教师集体中,注重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提倡团结合作的风尚,与教师共同成长进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积极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注重不同知识领域、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的教师的有效合作、交流与分享。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为教师交流创造条件。活动中大家尽情地感受着友情和关爱,交流中抚平误解和隔阂。(3)以完善管理制度为切入点为教师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关注教师的工作体验,增强教师的公平感。公平感使教师心情舒畅,能极大地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建立、完善教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评先评优、薪酬回报等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校长要保持中立性,决策过程不受个人爱好的影响。操作过程一视同仁,没有利益偏袒。(4)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建立教师支持网络。校长要为教师改善不良情绪提供情感、语言、时间等方面的有效支持。发挥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重视教师家人和学生家长的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师家人和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理解支持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咨询员,为倦怠中的教师提供帮助。校长要学会人际关系冲突的管理技巧,妥善解决教师与同事、学生、家长的冲突。
  2.完善学校管理方式。
  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校长要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创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环境,减少管理方式不当对教师的负性影响。(1)注重引导。以教师为本,把教师作为“社会人”真诚尊重。积极引进教练式管理技术,注重引导教师、启发教师,发掘教师自身潜能,增强教师的成功感。让教师充分享有教学自主权,给教师创造放飞教育智慧的空间,教师的教学才能因其智慧而充满灵动与诗意。(2)坚持参与。一个校长专制的学校中,管理等级森严,校长事必躬亲,控制学校的方方面面,教师缺乏参与性,令人窒息压抑。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科发展。校长要接纳教师,采纳教师的意见,允许教师说“不”。要增强学校各类信息的透明度,运用多种校务公开的方式,准确、及时发布学校的相关信息。(3)善于激励。要鼓励教师创新,给教师尝试的机会。校长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要充满热情,对创新中出现的问题,甚至给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宽容、理解,不怀疑、不抱怨。允许教师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时间,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的欣慰,感受到宽容背后的期待,进而积极弥补过失、改正缺点、走正航向。(4)建树权威。校长要发挥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调整领导方式,合理建树管理的权威性。引导、参与、激励并不否认校长权威建树的作用,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权威领导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没有权威性领导的学校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使教师缺少工作的方向感,感到学校工作的失控、无序性。教师的热情和士气会在学校管理的混乱中消磨殆尽,从而诱发教师职业倦怠。

  3.引导教师加强自我管理。
  这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抵御职业倦怠侵害,改善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校长要发挥榜样作用,积极引导教师加强自我管理。(1)情绪管理。提高情绪自觉力,积极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正确进行自我评估,看到自己的盲点;提高情绪自控力,善于根据事情的发展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境;提高自我激励力,激励自己正视挫折,在困境中充满自信,保持乐观心态。一个人自信的程度是衡量能力大小的重要尺度。有自信才有能力,有自信就有能力。(2)目标管理。注意目标的导向作用,增强教师的方向感。合适的目标能诱发教师的动机,教师目标设定要注意与学校整体目标的一致性,保持合理的目标期望值。如果目标设定太远大,在经历多重失望之后幻想破灭,导致倦怠感。要把自己的大目标化解为一个个具体奋斗目标,为实现阶段性目标积极行动,增强达成目标成就感。(3)时间管理。校长要增强效益观念,加强教师时间管理培训。提高教师时间知觉,学会诊断自己的时间现状。确定事项的优先顺序,坚持要事优先。改变拖延作风,养成积极行动的习惯。校长要珍惜教师的私人时间,维护教师个人的自由空间。(4)生活方式管理。校长在唤醒教师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的同时,要使教师有清晰的职业界限,引导教师有效工作,保持工作生活的平衡,不把家庭变为第二个工作场所。工作无法回馈给我们所需的一切,过度工作会侵害身体健康,导致家庭与工作失衡。忙碌中留点空间给自己,在工作之余要花时间去休息和享受家庭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经常性的户外锻炼,增加与家人亲朋共度的时光。
  4.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能丰富教师人生,使教师在不断探索中重塑自我,实现终生持续发展,有效防止和消除厌职情绪。(1)自主成长。教师是专业成长的积极建构者,不是“被动接收器”,“自主”、“自觉”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词。校长要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使教师成为专业成长的主人。(2)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学创新的基础,能使教师摆脱匠气,增长悟性,常教常新。有位哲人说过:“缺乏内省的人生不是有价值的人生。”教师要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的意识,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在反思中认识不足,在反思中改进方法。要坚持零星思考和专业性反思有效结合。通过零星思考积极撰写教育日记,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思考。通过专业性反思对零星思考加以逻辑梳理,进行理性思考。要坚持把反思及时诉诸笔端,使反思逐渐走向深入。(3)终身学习。校长要在学校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创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不断充电。读书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学校可定期向教师发送购书卡,举办“读书节”,交流读书心得。教师要提高学习能力,化解工学矛盾,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处理兴趣学习与需要学习的关系,变需要学习为喜欢学习。(4)自主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性意识,是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要使教学研究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从研究的角度、用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自主课题研究是相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规划课题而言。在教科研实际工作中,教师难以独立申请到规划课题,往往只能参与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子课题中。这些课题有的远离课堂教学实践,难以直接解决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所遇到的实际困惑。开展自主课题研究,教师以自身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这种研究有助于实现教育科学研究通俗化、科研内容个性化、研究者普及化。研究中要增强针对性,规范操作,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5.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指导。
  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为教师提供直接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热线,聘请心理健康专家、教育专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有困难的教师走出困境。(1)积极的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用积极的语言暗示代替消极的暗示,养成用积极的心态进行思维的习惯。既可激励自己,保持信心,克服困难,又可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使自己快乐教学。(2)内控型归因。动机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内控型教师认为:事物的控制因素来自自身,是自己可以掌控的。要帮助教师改变外控型归因习惯,学会进行积极的内控型归因。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己能以积极态度应对,主动克服,防止因外控型归因的无奈而产生消极的厌倦情绪。(3)心理压力调适。开展压力管理培训,指导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压力,主动适应压力。没有压力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并不一定是消极的,适当的压力有益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激发教师潜能和工作热情,具有积极的动力意义。要学会主动迁移、宣泄,不被动等待,更不消极逃避。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健身、冥想、想象等压力放松技术,丰富自己的生活,有效减压放松。校长要积极改变因学校人际关系、管理方式、制度政策、管理者素质、工作构成等组织因素引起的不当压力。主动沟通,倾听教师诉述。同时引导教师向家人、知心朋友倾述,也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倾述。
  
  参考文献:
  [1][美]Barbara L.Brock,Marilyn L.Grady.摆脱校长职业倦怠――校长解压自助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肖峰.做情绪的主人.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3][美]阿达姆松.压力管理.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