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灵

  摘要: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从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简要描述了隐喻和英语多义词学习,以及习语学习的关系,尝试分析如何通过隐喻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更多词汇等具体问题,从而指出研究隐喻认知理论有助于发现语言的内在联系,对于教学实践尤其是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词汇教学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是语言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由于英语词汇丰富,词义变化灵活复杂,遵循的规律难以探究,词汇教学一直被看作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再加上长期以来对词汇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导致英语词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改进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的相关理论研究有利于发现语言的内在联系,寻找逻辑推理依据,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探讨词汇习得课题、促进语言教学的途径。
  
  二、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传统的语言学家把隐喻仅仅当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近代对隐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在思维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正如Lakoff & Johnson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事物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Lakoff & Johnson,1980)国内语言学家束定芳在综合了国内外隐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后提出了她的观点:“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如果语言表达的概念是隐喻性的,通过视觉手段表达的同样概念也是隐喻性的。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是我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
  可见,作为人们认知、思维、甚至行为的基础,隐喻是人们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人们往往用具体的、熟知的、简单的、有形的概念去认知和体验抽象的、不熟悉的、复杂的、无形的概念,形成不同的领域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认知方式。这一认知方式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并从某种程度上宣泄了人类对于追求知识的焦灼感。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目标域概念是人们想要表达的对象或事物,即本体;源域概念是被用来描述目标域概念的对象或事物,即喻体。他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易于理解的源域概念映射到一个较难理解的目标域概念,也就是从喻体映射到本体。例如,“Life is a journey.”这个句子中,就是通过旅途这个相对具体的喻体,来认知人生这个相对抽象的本体。
  
  三、隐喻认知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古希腊哲学家普洛泰戈拉曾提出一个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从某种层面上真实地反映了古人一种典型的思维特征――以身度事,他们把人作为衡量周围世界的标准,如eye这个词,最初是用来指人自身的一个重要器官,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发展为指其他动植物及其他物体的“眼睛、中心”:the eye of a needle(针眼),the eye of earthquake(地震中心)等。语言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锯齿、山脚、鞋舌、桌腿、瓶颈、针鼻儿等,foot这个词至今还是表示“码”这个度量单位。据统计,英语语义的70%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隐喻之所以有这种普遍性,是因为人类的认知模型里存在着相似性。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赵艳芳,2001)这时,人们就没有必要无止境地增加概念来创造新的词语。我们从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及人类所依赖的概念系统来看,隐喻为语言的创新与发展方式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也为外语词汇教学找到了科学依据。正因为这种隐喻思维的认知性,它才有利于扩大英语词汇量。
  1.有利于教师把握多义词意义的重点
  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语言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和灵活性。(汪榕培,2002)传统的词汇语义学更多地从历史和社会角度研究词义的变化,但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历史社会因素是外因,其内因则是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的不同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重要手段。词汇是以意义为核心的多维集合,它是通过隐喻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基于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就可以判断词义的不同地位,突出教学重点。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就词汇进行联想、分类及比较,使学生不仅更全面了解词义,而且得以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其演变规律,从而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
  此外,隐喻具有选择功能,在理解词汇的过程中,要想排除多余信息,一是靠语境,二是靠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互选择。随着教学语境的不同,教师对于词汇中心义项的强调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例如effect这个词,如果是在大学外语的教学中,主要应该突出这个单词的中心义项,即名词“效果”,但是如果换作商务英语教学,尤其是在商务英语函电讲解中,则应该让学生理解,这个时候它的中心义项应该随语境转换成动词“实行”。
  2.有利于学习者深刻理解词汇用法与扩展词汇量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构词都是有理据的,英语中常见的转义、词缀、复合等都属于隐喻构词方法,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隐喻性联想的基础上。如果了解隐喻思维在构词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从认知的角度理解构词方法,激发联想的发散性和跳跃性,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更有趣味。此外,隐喻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机制,认知发展意味着由旧知向新知的递归扩展,由已知向未知的不断延伸。这一认知规律也同样体现在词汇的学习当中。隐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机制,通过类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从而可以达到扩展词汇量的目的。
  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对词汇构词作隐喻性解释,尤其是分析英语中大量词类的转换,如典型的名词、形容词转化成动词等,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词汇意义,做到活学活用。例如,the book mirrors his ideas(这本书反映了他的观点)中,mirror由表镜子的名词隐喻性的词性转类为动词,来表示“像镜子般地反射”,这既是词义喻变,也是词性的喻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大大减轻学习者的记忆困难,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把握旧单词的新意义。
  3.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隐喻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性的语言和习语。习语的特征之一是形象化,带有隐喻色彩,如as cool as a cucumber,smooth tongue等。大部分习语都是有组成习语的各个词的字面意义引出转义。如draw the curtain原义为“拉上帘子”,转义为“结束或掩盖”,这实质上就是隐喻思维的体现。
  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手段,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因而不同文化中的隐喻会表现出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如用狐狸比喻狡猾的人,用绵羊比喻温顺,等等。但是,隐喻作为认知现象又必然带着其根植的文化的烙印。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在英语中dragon却带着邪恶的贬义,所以dragon lady指的是“母老虎”。学生如果不理解词汇的不同隐喻意义,就无法正确把握这些承载不同文化的习语。
  为了使学生在词汇的运用方面更符合英美人的思维习惯,使语言更加地道,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隐喻理论来讲解词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习语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共性及差异性,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其目的语文化的理解掌握,以避免因根深蒂固的母语文化的影响而造成的交际失败。
  
  四、结论
  
  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核心,而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引入能使从前枯燥单调的英语教学转化为有趣的、能激发想象力和积极性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词汇内在意义生成和引申规律的认识,对语言教学有现实意义。这一理论值得教师去进一步研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中国大学生英语隐喻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蒋苏琴.隐喻思维与二语习得[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1).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2)[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1-6.
  [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王素娟.隐喻的认知本质与文化教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53-54.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