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对话式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万喜
摘要: 根据弗莱雷提出的对话教学的新思想,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对话式教学的尝试。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要强调师生双主体,教学在平等、民主、互动和交流中进行,消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弊端。
关键词: 对话 英语教学 改革 平等 互动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许多有识之士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对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出路作过深刻的阐述。然而,对话式教学作为传统的“填灌”式教学的挑战者,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倍受人们推崇。虽然在我国短期内普及对话式教学还有困难,但是作为今后深化改革的方向和全新的教学精神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把贯彻英语改革的新精神、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学好英语作为己任,积极推进对话式英语教学。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作了对话式英语教学的尝试,以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
对话式教学的精髓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关系,让师生在平等、民主、互动、交流的平等关系中进行对话,把说话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无拘无束、敞开心扉地与教师交流,教师只是对话的参与者,并从中起着协调作用。弗莱蕾曾在《被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形象生动地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比作“储蓄”。他说:“师生间的‘你储我蓄’取代了互相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而这种批判意识可以使他作为世界的改革者介于这个世界。”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的交流过程,实行对话式教学更有其独特的价值。
一、对话教学在中国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采用对话式教学。据《论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是孔子对话式教学的实例,也是孔子启发、诱导式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
二、对话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亚曾精辟地指出,在美国80年代应该是人走出来,建设人与人的桥梁的时候,即对话的时候。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对话的意义不言而喻。英语教学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作为对话主体之一的当代学生,他们有着敏锐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只有让他们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通过与教师真诚的对话交流,真实地再现他们的思想,才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学好英语。
1.尊重学生的发言权
对话式教学,是要把被剥夺了的讲话权还给学生。弗莱蕾认为:不让学生讲话是不人道的。英语教学由于采用了对话式教学,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教学也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过去的“师道”走向“人道”。
2.调动教师的情感
弗莱蕾认为,一个不热爱世界、生活和人类社会的教师,是不可能进行对话式课堂教学的。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有高尚的情操,随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绝不能将其消极情绪带入教室。难以想象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如何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对话式教学。因此,教师要在好的作品的讲解上下功夫,从语音、语调、修辞等方面着手,使自己的课扣人心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例如,在讲“College Core English”第一级第六单元“Hobbies”一文时,简介中,教师不时流露出对Grandma Moses晚年成名的敬佩,对她热爱乡村纯朴的自然风景并描绘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的闲情逸志表示赞赏。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去体会课文内容,并用提问的形式来学懂、学通课文的语言点。学生兴趣很浓,尤其是建筑装饰班的学生。他们认为,Moses奶奶在农村艰苦的条件下,尚能在晚年用闲暇绘画,并一举成名,自己没有理由不学好专业。从而增添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又如,“College Core English”第一级第五单元“I don’t Feel Second-class”一文中Dr Stephen Barlett的陈述,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牙医这一本职工作的极大满足感,高度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极强的敬业精神。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句子是:“I don’t know any profession in the world that is better than dentistry.(直译:我不认为世界上有任何职业比牙医更好。意译:我认为牙医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学生们通过对这看似比较级,实为最高级意义的句子的理解,了解作者的精神品质和课文内涵。运用对话式教学的原则,每一段分别让一个学生起来读后讲讲他的理解,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当然,教师并不是被动地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必须对课文背景、内容等有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学生有可能提到的问题作好充分准备,并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力争多靠自己反复推敲,或者同学间互相交流找出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语法、词汇、结构等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3.营造和谐的气氛
对话式课堂教学,切忌高傲自大,轻视对方。它是师生间的互动行为,如果一方呈现居高临下的气势,对话毫无疑问会被中断。因为对话需要相互了解,彼此接纳,共同行动。通常学生读书或边读边完成课后练习时,易犯读音或重音错误,笔者不是立即纠正,而是在他们读完后,先肯定说:“Very Good/Quite Well/Good/OK/Not bad等。然后让他们一齐说出重音在哪或者怎样发音。如果大多数学生出错,就让他们先查字典再作答。最后,一定还要问一句“Are you clear?(会了吗?)或Any questions?”(还有问题吗?)如:好多学生常把“interesting”和“different”这两个词的重音分别放在第二、第三个音节上,通过对话式的纠错教学,一段时间后,错误几乎消失了。又如:好多学生常把“government”中的前一个“n”和“environment”中的第二个“n”写漏掉,笔者就采取让他们回答其中有多少个“n”,引起他们注意;学生们并通过对话交流了解到根据读音规则来记这些词,记得牢,效果好。
4.开展相互信任的对话
相信对方是进行课堂对话教学的先决条件,它是面对面对话顺利进行的保障。作为教师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精于教学,让学生觉得值得依赖;还要告诉学生,人无完人,因此教师偶尔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允许对话交流形式的批评性意见发表。同时又要相信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以及创造力和发展力。有时要适当放权。比如,课文中单词,几乎都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上课时、讲课文前让学生提出哪些读音不会,哪些词的同义词、反义词不懂,哪些词的派生词还不清楚。然后让其他学生起来回答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再作补充发言,并都是通过有问有答、拓展思维的方式进行。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单词的记忆和词汇量的扩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更新教学观点
对话式英语教学,是对传统的“填鸭式”、“哑巴英语”、“笔头英语”、“应试英语”教学的极大挑战,它不仅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而且还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每一个问题,有百倍的勇气和能力向权威提问,并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对答案提出质疑。对话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再不用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学习不再被局限在教师所讲的内容内;学生要积极探索新知识,不断发现,不断创新。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协调者、合作者。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观点,共同进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要放下架子
可能会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对话式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平起平坐,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有损教师的形象和尊严。其实不然。曾经有位学生指出:老师你这个词后面的复数“S”应读“Z”而不读“S”。经查证我告诉他,他是正确的,并和他一起探讨了所有名词加复数后的读音规则。此后,他并没有看不起老师,而是更敬重老师。
2.教师要正视压力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在有些人脑子里已根深蒂固。若有人对对话式教学有异议,我们既不能无动于衷,让新生事物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也不能不可一世,目空一切。要以理服人,据理力争。在当今这种改革开放的年代,只要顺应历史潮流,迟早会得到人们的支持。笔者曾试行过实用英语教学改革,就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3.教师要精心构建学习任务和教学过程
要想对话式英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教师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更新观点,使教学过程有独到之处。学习任务要精心设置,充分利用现代化视、听器材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使整个教学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各种角色的构建者,又是各种角色的表演者;师生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更换;可以用歌曲、小品、戏剧、电影、动画等形式活跃气氛;也可以把课文内容编成戏曲、小品等形式来表演,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能身心愉快地、不经意地获得各种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对话式英语教学是我们今后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只有在平等、民主、互动的情况下师生进行对话式交流,教师才会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学生才会真正了解教师的意图,教学才会切合实际,教师才会把英语教活,学生才会把英语学活,英语教学才会卓有成效。当然,全面实行对话教学还只是一个理想,但笔者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91.
[2]保罗・弗莱蕾.被压迫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大教育出版社,2001.
[3]郭庆华等译.中华传世经典文库――论语[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4]张进明,郭广生,齐再生等.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J].中国大学教育,2005,(1):45-46.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英文化差异与高职外语教学”D200750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