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初中学生写作欲望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继连

  摘要: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最难的是如何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写作文。一般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往往是师生最头疼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学生写作的原因,探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 写作欲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到作文课,学生就头痛,两眼发直,嘴里直呼:“作文难,作文难,作文好比上刀山。”这是大部分初中学生作文时的症状。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作文有一种心理畏惧感,害怕写作;二是没有东西可写,无从下手。
  
  一、影响学生写作的心理因素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初中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健康的心理。
  1.被迫的写作心理。初中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是处于一种“被迫”性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坦言:“作文是老师和家长硬要我写,我不想写也得硬着头皮写。”“我想写的材料老师不命题写,我没有材料写的题目硬得写。”“老师不管我们的实际情况,硬性规定在某个时间内必须完成某个题目的作文,这不是硬逼牯牛喝水吗?”……
  2.厌恶的写作心理。作文教学时,受升学、统考、排名种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所命的作文题大多脱离了学生的经历、见闻、感悟、想象。数次之后,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在教师一番“指导”之后,“共同编造着一个同样的故事”,感到单调和无聊。
  3.畏惧的写作心理。不少教师给学生提供辞藻华丽的范文,批改、讲评时又喜欢就学生“流水帐”似的干巴巴的语言进行说教。久而久之,学生不敢轻易作文,不敢轻松作文……
  在心理上学生对写作就存在这样一些障碍,所以他们对写作首先是怕,教师和家长硬是逼着他们写时,他们也就只能草草完成任务。有的学生为了博得阅卷教师的高分,不惜写一些违心的事,如谎言自己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幸,甚至让自己的双腿残废或是双目失明……
  
  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种种不健康的心理,鼓励学生克服被动、厌恶和畏惧心理,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使他们想写,变“要我写作”为“我要写作”。只有他们想写了,才会在作文中流露出真情实感。
  1.活化作文内容,消除被动心理。
  初中学生的社会经历不多,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观察社会中的事物,在社会生活中捕捉写作的题材,活化作文内容,这是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习惯的关键问题。
  有一天放午学时,刚刚还是烈日当空,霎时间,风起云涌,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学生都站在教室外等暴风雨过后才能回家,这时候我想到下午的作文课,正是一个训练学生景物描写的,于是我灵机一动,马上引导学生对暴风雨进行观赏。学生一个个伸长脖子,瞪着眼睛认真观看着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下午的作文课,我只是稍微进行了一些点拨,学生一个个奋笔疾书,在规定的时间里都完成了,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写得好。在他们的作文中,有的写暴风雨到来的情景,有的写大树如何在暴风雨中不屈不挠,用自己高大的身躯阻挡暴风雨的肆虐,有的写暴风雨中的小动物如何友好互助……
  2.跟着学生的感觉走,消除厌恶心理。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社会进行有心的观察,写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这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的不断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他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七色阳光”。大千世界的一切,天天都有新的变化,天天都有新鲜事物的出现,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收集新的素材,把它装在自己的资料库中,不断充实、积累。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学生写日记,教育家魏书生把学生的日记称作是道德长跑。在阅读过程中记读书笔记,摘抄优秀句段。这样学生只要坚持了一段时间,就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才不会感到才穷思竭。
  3.淡化作文概念,消除畏惧心理。
  要使学生乐于作文,主要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写一篇怎么样的作文,学生就可能产生紧张感和畏惧感。我们在上作文课时要尽量让学生感觉不出来是在上作文课,首先要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随心所欲地进行表达,这样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激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把学习生活与作文融为一体,就会喜欢作文。
  
  三、使学生的感情燃烧起来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燃烧起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说真话。
  有的学生在作文时不敢说真话,作文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是另一套。这样违背自己的心来说话,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呢?例如有一位学生,曾经悄悄地向我袒露过,他说:当我在无人的地方捡到一个鼓鼓的钱包时,我确实想占有它,但是我不敢这样写,因为如果这样写的话,那我就会被大家所唾弃。其实,人非圣贤,有点私心是很正常的,为什么我们要强求我们的学生做“圣人”呢?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大胆鼓励学生说心里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千万不要让固定的思维模式扼杀了学生活跃的思维。
  2.指导学生选好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写作不全等于生活。任何写作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要反映怎样的生活,我们就要选择不同的材料。我们写作可不能像照相机一样,把生活原原本本地再现出来,而是必须在大脑这个加工厂中进行加工。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生活可能比较简单。每天过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乍一看好像没啥可写的。其实,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记得有一次,我布置一篇写关于母亲的作文,有位学生找到我,说他不会写,说他的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天天就是种菜和做家务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可写的东西。我当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去写,我交待了他帮母亲多做几次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细心地观察母亲所做的每件事情。那个学生开始很诧异,后来像是明白了。几天后交了一篇作文给我,题为“永不疲倦的双手”。写得真挚感人,文章中充满了对母亲的尊敬和热爱之情。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生活中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感动的东西。
  3.帮助学生炼语言。
  语言相对作文来说,就好比人的穿着打扮,能够给作文增添不少色彩。语言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锤炼其实就是思想感情的锤炼,要准确传达思想感情就要求用准确的语言。学生作文,一般是信手拈来,写完以后丢在一旁便弃之不顾,孰不知那些大作家的杰作都是经过反复的修改才出版的!
  我们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要因为学生的作文差而不予重视。我们一定要认真批改,帮助他们锤炼语言,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使他们明白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