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同居与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受西方“性自由”的影响,大学生同居现象在各高校普遍存且有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同居现象和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同居应坚持以人为本,正确疏导和教育,对高校《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同居;高校;健康教育;改革
The university student lives together with the university “Health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discussion
Chen ShanxiMan Rong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and “the nature is been free” the West the influenc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lives together the phenomenon to save generally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to have the trend of escal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lives together the question analysis which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he phenomenon and the university university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exist, proposed lives together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insist humanist, correct unblocking and the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carries on the reform to the university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 Living together; University; Health education; Reform
【中图分类号】R1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74X(2010)09-0182-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性自由”思想的渗透,大学生同居现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并有上升趋势。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学业。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疏导、开展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同居现象分析
1.1大学生同居的定义:大学生同居是指在校大学生不受法律保护的无合法夫妻关系的单身男女的“同居关系”,即未婚同居。而与法律禁止的同居如重婚、姘居和通奸不同。
1.2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现状:目前,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比较普遍且有上升趋势。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①大学生赞成“同居”的有上升趋势。 井冈山学院的刘志翔等于1995年和2004年对大学生作了抽样调查,其结果为:赞成的由2%上升至28.6%,任其自然的由22%上升至57.8%,反对的由76%下降至13.6%[1];蒋阳飞于2007年就大学生未婚同居问题对西安、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6市的部分高校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其结果显示:几乎75%的大学生认可或不反对同居[2]。②只有近四成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是不道德的。 河南某高校刘红芬就“婚前性行为”对大学生调查,其结果显示为“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和违法的”占15.1%、“不道德又不可避免”的占25.6%[3]。③未婚同居现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且部分有过“性交”行为 。据调查有过“性交”行为的男生为10.9%、女生为8.4%[4]。④男生比女生提出同居的多。⑤文科院/校/系比例比理科院校发生率高。⑥发生“性行为”后女生觉得后悔的多于男生。 ⑦经济发达地区(上海、广州等)高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
1.3大学生同居的原因
1.3.1社会因素:社会多元的价值观、法律及社会的宽容、媒体及网络的负面作用、开放的滋生场所、方便安全的避孕措施、西方“性自由、性开放”思想的渗透和高离婚率等的影响,使大学生同居的想法和希望变为可能。
1.3.2学校因素:①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统一我国法律对未婚同居“既不提倡、也不保护、既不反对、也不惩罚”,因而学校在制定相应的校规和管理办法具有难度和分歧 。②学生的健康教育尤其性教育缺乏大多数学校没有重视对学生健康知识的教育,只有较少的高校能够开设完备、科学的健康教育课程[5],更没有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性爱观。③德育教育滞后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等的教育。④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管理制度未跟不上 学校食宿等生活条件相对较差[6],促成了大学生去校外租房而“同居”。
1.3.3自身因素:①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的需求和心理的渴望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而自然萌生对爱的需要。②大学生的“移情”心理“移情”是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概念,是弗洛伊德三大精神分析方法之一[7],很多大学生面对新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为了弥补心理的空虚而寻找家的感觉。③模仿的心理作用社会、媒体关于同居题材的影响,使部分热恋的大学生模仿、尝试、体验而不知其后果及危害。④情感因素 恋爱中的部分大学生出于爱情放纵自己的情欲而选择同居,而结出酸涩的苦果。⑤性认识的片面男性希望通过性来验证爱,而女性想靠性来拥有爱。⑥经济原因 有的学生把同居看作是减少生活开支,有的则把同居看作是以经济换感情。
1.4大学生同居的后果及危害:大学生同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个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但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要求,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因而,大学生同居弊大于利[8],其后果及危害主要表现为:①从法律层面看, 大学生同居属非婚同居,不受法律保护。②从道德层面看, 虽然社会进步有人能够接受未婚同居现象,但未婚同居还是违背社会道德。③从个体层面看, 虽然同居的心态与追求不同,但都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进步。大多数女生认为同居是结婚的预演、通过性来拥有爱,而男生认为同居为了享受异性的慰籍和生理满足、通过性来验证爱。④从后果及危害看,首先同居学生易患性疾病和性传染病 ,由于健康知识和性健康知识的缺乏而不注意性保健和性卫生,容易患尿路感染、妇科疾病和性传播疾病;其次脏器受损或丧失生育能力, 多次人流手术使人过早衰老,生殖系统器官受损、丧失生育能力而遗恨终生;再者未婚先孕或生育子女, 不仅给个人心理、经济及子女的抚养带来一系列问题,也给社会带来重大问题。
1.5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对策: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比较普遍,不仅给个人也给社会和学校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我们的对策是:采取社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坚持以人为本、宜“疏”不宜“堵”的原则[8],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减少后果和危害性发生;教育行政机构加强制度建设,社会加强舆论正确导向、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加强子女教育和管理,高等学校应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后勤设施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健康教育、加强和改进健康教育课程尤其性健康教育内容[9]。
2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通知》[1993]1号的精神,要求各高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但各高校执行的情况参差不齐,目前《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容乐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这无疑将影响大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②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太明确。③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太完善、单一 特别是性教育课程在高校教学计划中,几乎是一片空白[5]。④健康教育无经常化、系统化学校未把《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作系统安排且学时不够。⑤健康教育的组织措施不到位。⑥健康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呆板。⑦健康教育氛围不浓厚。
3对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对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作如下探讨:
3.1高校应重视《健康教育》课程:高校应重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并加强课程改革,促使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健康人才。应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通知》精神,把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的素质上全面发展当作首要职责,应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如体育课)对待。体育课使学生具有健强的体质,而《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灵、健康的身体。
3.2加强对《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健康教育应列入必修课进行安排和管理,贯穿大学生活整个阶段,根据大学生不同时期及特点安排不同健康教育内容。例如芬兰20世纪70年代健康教育就进入了中、小学的教学大纲, 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因此,1975~1994年,15~19岁的芬兰女孩堕胎率从21.2‰下降到9‰,性病也大幅度降低[9]。所以,高校应把健康教育列入大学学生学习教学计划,系统而有规律地开展规定学时的教学并给予学分,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
3.3重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高校应制定《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及教学安排,编好选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和教辅资料等,提高授课教师/医生的素质和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地开展教学。
3.4强化《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区特点、时代特点和当前情况等综合选择,一般应包括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急救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性健康知识,尤其要强化性健康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性健康知识(性教育)的内容要涉及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伦理道德教育、性法律知识教育、性美学知识、避孕知识教育和性疾病知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及性教育是杜绝同居、减少同居后果及危害的重要措施,性健康教育是终生教育,使大学生在处理两性关系中自觉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感和义务而避免性道德失范;教育大学生自尊、自爱、自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大学生的性心理控制能力和性生理抵抗能力,防止因同居而带来的重大后果和危害,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3.5《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如多媒体)和条件、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利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教学。如现场急救等知识的学习,增加实践练习环节,不仅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掌握、容易应用,而且使学生受益并为他人服务。
3.6《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学生参加《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并对合格者给予必修课程学分,促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提高健康水平。
总之,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应更多关注大学生未婚同居这一普遍现象。高校是培养教育大学生的重地,应坚持以人为本,把育人工作放在第一位。高校《健康教育》应对大学生同居现象采取疏导和有针对地开展健康教育,传授健康知识尤其性健康知识,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教育达到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目的。高校应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对待,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灵、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具有综合实力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翔,毛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的新特点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142-144
[2]蒋阳飞.当代大学生同居问题浅议[J].中国林业教育,2003,(5):17-19
[3]刘红芬.大学生同居的原因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4):84-85
[4]钟铭佑.广西高校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调查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01):36-38
[5]刘天.从校外租房谈大学生性教育缺失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0(04):130-132
[6]范宝华.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原因、后果及对策浅析[J].社科纵横,2005,(01):170
[7]陈青萍.现代临床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33-335
[8]任婵媛、费艳颖.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0(3):308-311
[9]任慧英,张静.大学生同居现象与性健康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10):51-53
[10]张鹏.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调查与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0):2556-25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2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