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科准确输液执行率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科准确输液执行率的作用,为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的步骤及品管方法,对活动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输液记录进行调查,归纳整合其不规范项目如滴速不符、签名不当等并分析成因,针对性提出整改计划并组织实施,将落实前后准确输液执行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准确输液执行率明显提高,较于活动前变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5.069;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提高急诊科准确输液执行率效果显著,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其他科室借鉴与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急诊;输液;执行率
静脉输液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途径,是临床护理最基本的操作技能[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的种类、药物的配伍禁忌等因素需要个体化护理,同时掌握换液、拔针时机是保证输液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2]。输液记录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在核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与减少医患纠纷上有着重要的作用[3]。同时,静脉治疗专业小组[4]的出现也诠释着输液规范化的重大意义。品管圈是指品质管理圈(简称QCC)[5],指的是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人,本着自动自发的的精神,共同组成一个圈,运用品管手法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本科自2017年9月18日起将品管手法运用于准确输液执行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有35名护士,年龄24–50岁,本科28名,大专7名;副高1人,主管7人,护师19名,护士8名。选取品管圈活动开始前(2017年8月28日-2017年9月17日)359人次输液记录和活动开展后(2017年9月18日至10月8日)384人次输液记录,按时间段分析活动实施前后的准确执行率。
1.2 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由7名护士组成,选出圈长1人,圈员5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起到辅导与支持作用。后经投票确定圈名“人文圈”,寓意体现人文护理关怀,顺应护理发展趋势,并制作圈徽。
1.2.2 主题选定 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提出6个活动主题,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及圈能力的综合评分[6]得出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提高急诊科准确输液执行率”。绘制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拟定本次圈活动为2017年8月28日—10月08日。
1.2.3 现状调查 调查急诊科2017年8月28日至2017年9月17日共359人次输液记录。其中滴速不符45例,签名不当42例(包括未签名与签名字迹潦草),时间不符6例,其他4例,共计97例。输液执行缺陷率为27.02%。
1.2.4目标设定 经过QCC小组讨论,依据目标设定原则,根据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根据柏拉图绘制得出的改善重点累积百分比为89.69%,依据圈员的学历、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等,采样5、3、1的打分原则,得圈能力分值为60%,计算得出改善目标值为14.54%,因此我科准确输液执行率应由72.98%升至87.52%。
1.2.5 原因分析 根据收集资料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明确本次活动改善重点为滴速不符、签名不当。通过绘制鱼骨图、关联图、冰山图等品管手法进行要因分析,导致输液执行不当的原因有三个方面:①责任心不强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不够完善,对药物配伍禁忌、药理特征不够明确,再加上急诊科工作性质,任务繁忙、人流量大等原因,对患者输液的滴速及输液卡的签名记录等不够完善。②安全意识不足 由于科内进修、实习护士比较多,对规范输液的重要性及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预警没有充分的认识。③监管力度不够 作为医院及科室的管理层,越是细微的工作越容易忽视,应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护理行为。
1.2.6对策实施 根据原因分析及品管圈80/20原则拟定主要对策进行改善实施。制定的主要改善措施有:①加强责任心 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做好输液前准备与评估,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做到“零呼叫”病房,能够预见患者的需求并提供解决措施。换位思考,共情于患者身心伤痛,提升自身职业责任感。②加强安全培训 特别是针对进修及实习护生,对本科常用药物滴速的掌握,针对具体病人个体化护理调整等;配伍禁忌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讲解;组织每周静脉输液小讲课,鼓励护生积极发言;深化護理记录的重要性,规范签名笔记颜色及字迹工整可识别。③加强监督 圈长不定时检查输液情况,对不规范之处对责任护士指出并及时纠正,科内每个护理人员互相监督,严格遵守输液规范。
1.3效果评价
①准确输液执行率: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359人次和活动开展384人次准确输液执行率进行比较。②护士综合素质评价: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通过圈员对自己的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8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分析活动前后各条目值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数据,运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频数、率、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对策实施后,2017年9月18日至2017年10月8日共384人次输液项目,与对策实施前结果进行比较,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6.77%-27.02%)/(14.54%-27.02%)×100%=162.26%,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27.02%-6.77%)/27.02%×100%=74.94%,达成目标值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案有效,实施前后准确输液执行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69,(P<0.001),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效果显著。 2.2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每一个圈员以自评方式评分,就协调能力、积极性等8项无形指标进行评价。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
3 讨论
3.1规范化静脉输液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是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最常用医疗手段,每年均有较多患者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7]。同时输液卡作为临床输液记录的原始记录,其规范填写可以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8]。因此在综合评估患者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调整最佳滴速、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时间、护理记录清晰规范等尤其重要。
3.2品管圈的应用提高了准确输液执行率
此次品管活动发现了临床输液治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品管手法,针对主要问题即滴速不符、签名不当找出导致其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制定整改计划并组织实施,统计学分析显示取得了显著效果,准确输液执行率明显提高。
3.3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素质
通过品管圈活动,本科护士全面掌握了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提升了自我管理意识,从细节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有充分的护理工作责任心并从中获取自我价值与自我成就感[9]。由表2可以看出品管圈活动后明显增强了圈员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同时提高了圈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圈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管圈手法运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护理人员自身在活动中受益,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4 结论
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提高急诊科准确输液执行率效果显著,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各个科室运用品管圈活动来改善科室存在的问题其效果显著,本文与钟小容[10]等在研究品管圈提高静脉输液巡视率中结果相一致,均强调了输液安全的重要性等,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品管圈在输液前的评估、输液中滴速与输液记录、输液后核对的积极作用,值得其他科室借鉴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亚楠, 李平, 叶苓,等. 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在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5):831-834.
[2]王莹莹, 傅静芬, 陈玲玲,等. 品管圈在减少患儿静脉输液PDA扫描漏执行率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22):164-166.
[3]陈颖. 品管圈在提高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21):2584-2585.
[4]崔灵灵, 潘爱红, 戴玲. 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在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践[J]. 护理学报, 2016, 23(21):42-45.
[5]罗辑. 如何通过品管圈(QCC)推动国际化医院的品质管理[D]. 西南交通大学, 2017.
[6]蔡贤黎, 王萍, 徐建鸣,等. 品管圈活动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13):1-4.
[7]周喜春, 王蕊娥. 品管圈对降低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探讨[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6):769-769.
[8]张敏, 吴疆, 耿朝霞,等. 提示卡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药物配置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16, 16(11):835-836.
[9]楊艳, 张莉国. 品质圈活动在提高小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2):110-111.
[10]钟小容, 潘雨萍, 孙小燕. 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输液巡视率中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19):160-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7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