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临床观察

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临床效果分析,降低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前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常规干预,对照组急诊PCI应用500 ug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10 mg尿激酶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以及对梗死相关血管RCA、LAD、LCX的统计数据。结果 研究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 d后心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应用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溉情况,缓解心肌受损速度,避免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确保最终治疗效果,减少了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
  【关键词】尿激酶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8..02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患者机体出现较为严重的心肌缺血且缺血时间过程造成心肌急性坏死,不仅发病急,病情严重,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还能引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功能衰竭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急诊救治措施主要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救治效果理想,利于患者后期恢复,成为目前该疾病一线救治方案。随着该方案的不断推广,临床研究人员发现急诊PCI患者手术中血栓负荷较重,容易出现无复流现象,尿激酶原能快速溶解血栓,稳定机体所需酶水平,因安全性较高,成为静脉溶栓及冠状动脉内溶栓常规药物之一,替罗非班对血栓具有一定抑制作用[2]。但是对两种药物使用剂量一直处于研究状态,尚无明确定量。我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效果理想,特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1.2±2.5)岁,LAD(左前降支)患者15例,LCX(左回旋支)患者17例,RCA(右冠状动脉)患者12例;研究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30岁~73岁,平均年龄(51.3±2.4)岁,LAD(左前降支)患者14例,LCX(左回旋支)患者16例,RCA(右冠状动脉)患者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入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最新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上,发病12 h内未行静脉溶栓干预,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应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溶栓后行急诊PCI,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抗凝禁忌症,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或严重肝功能损伤。
  1.2 治疗方法
  1.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300 mg和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20)180 mg常规干预。
  1.2.2 急诊PCI方案:所有患者均使用导丝经过梗死相关血管,然后使用Rebirth对血栓进行抽吸,次数控制为3次,后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对应型号的球囊进行梗死血管扩张,对照组患者借助抽吸导管ZEEK在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近端位置注射500 ug替罗非班,而研究組患者在注射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328)基础上增加10 mg尿激酶原(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110003)。
  1.3 观察指标
  1.3.1 干预后使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测设备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检查,其中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1.3.2 对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心因性死亡、严重心力衰竭、心肌再次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3.3 TIM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分级标准:0级(无灌注):血管闭塞远端无前向血流;1级(渗透而无灌注):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但不能充盈远端血管;2级(部分灌注):造影剂可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充盈及清除速度较缓慢;3级(完全灌注):造影剂完全、迅速充盈远端血管并迅速清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研究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 d后心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对比
  研究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提示,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及病死率正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形成血栓而导致冠张动脉出现闭塞及狭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将其发生闭塞的冠状动脉尽早开通,能够对其心肌的血氧供应情况进行改善,对濒死的心肌进行有效挽救,将心肌坏死范围缩小,最终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相关临床研究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其使用尿激酶(10 mg)能将血栓负荷有效减少,对心肌微循环及预后情况均有改善作用。而近期的一项临床研究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能够对患者心肌血流灌注进行优势改善。但临床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在使用溶栓类药物时,出血风险的发生几率较高[3]。
  尿激酶原又称为普佑克,作为尿激酶的分化前体不仅富含强溶解纤维蛋白能力,还具备极强安全性,成为新型溶栓药物。该药物并不存在活体,但是进入患者机体后可快速与体内激肽酶作用,转化为具备活性的尿激酶,对血栓具备极强抑制作用[4]。与常规药物对比不仅具备高通率还可减少出血等不良情况。但是目前针对该药物的使用剂量尚处于研究状态,各方研究人员各自持有不同看法,本次研究采取10 mg尿激酶原联合500 ug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方案对患者进行急诊PCI取得理想效果,患者心功能得到快速改善,患者心肌供血得到快速恢复,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 d后心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后,心肌快速恢复供血,但是
  血栓溶栓后可能会引发栓塞位置出血,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10 mg尿激酶原联合500 ug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可明显改善冠状动
  脉血流,保证心肌组织良好的再灌注,从而减轻了心肌损伤。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应用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溉情况,缓解心肌受损速度,避免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几率,确保最终治疗效果,减少了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睦胜.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
  射盐酸替罗非班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3):37-39.
  [2] 陈伟泉,梁伦昌,梁鉴文.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6,56(34):58-60.
  [3] 王立中,董 鹏,刘 芳,等.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834-1836.
  [4] 孙晋亮,孙建辉,柯海燕,等.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904-906.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