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內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止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镜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同时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内镜止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2-067-02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急性出血,包括食管、胃、胰胆管、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的非静脉曲张性疾病造成的出血,常见的出血因素包括消化道溃疡、肿瘤和急性胃粘膜病变、血管畸形等。内镜治疗包括药物喷洒、热凝治疗、注射治疗、机械治疗和联合止血等,该方式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再出血率、手术率和死亡率等[1]。我院回顾性分析了既往收治的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6例,胃溃疡出血17例,急性胃粘膜病变22例,消化道肿瘤15例,其他1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2岁,平均(38.5±2.8)岁;其中活动性出血18例,喷射样出血17例,血管裸露15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6~75岁,平均(38.3±2.9)岁;其中活动性出血20例,喷射样出血17例,血管裸露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疾病情况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止血,包括抑酸、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等,同时给予相关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基于内镜止血,首先使用内镜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检查,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给予血容量的补充,防止休克。使用胃镜对病灶进行探查后,给予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去肾上腺素4-8mg对创面进行冲洗,并将积血抽洗干净,保证术区的清晰。胃镜直视下有少量活动性出血的,则在出血周围注射0.5ml肾上腺素,直到出血周边粘膜变白、停止出血;若患者给予局部注射止血后还有少量出血,则基于电凝止血,每次持续3-5s,若上述两种止血方式均无效果,则使用血管夹钳夹出血部位阻断血液供应。观察五min后不再出血,则结束治疗。患者止血成功后给予禁食、胃黏膜保护、抑酸、补液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成功止血率、再出血率、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7d后再次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再出血定义为3d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2]:①患者出现新出现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且便质稀薄;②伴有周围循环衰竭的患者经补液输血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或好转后又加重;③胃管内有新鲜血液吸出;④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⑤补液和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升高;⑥内镜复查证实再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3讨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若短期内出血量过多,则容易引发出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死亡率可达到8%[3],内科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控制消化道出血,但有效率仅为90%,仍有10%的患者无法控制出血。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不断推进,内镜止血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有了更明显的效果,不仅能明确出血的部位,同时还能查出出血的原因,能及时有效进行止血,效果良好。
  常用的内镜止血措施包括喷洒止血药、电凝止血、注射药物止血、微波止血和血管夹钳夹止血,其中血管夹钳夹止血主要是通过对出血部位的血管进行夹紧,来达到阻断出血的效果,通常在钳夹止血两周内会形成肉芽组织,随后脱落,其对于血管裸露性出血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止血率可达97%以上。但钳夹时要注意钳夹部位和接触病灶的角度,防止止血夹脱落后引发二次出血。局部注射药物主要选择肾上腺素、硬化剂、无水乙醇等促进血管肿胀压迫,加速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从而止血,该方式简单、不良反应少,但其效果则不及止血夹钳夹止血。电凝止血则是以热能的方式促进组织和血液蛋白的凝固,使得血管闭合。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同时缩短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志英,赖春进,李凤荷等.内镜下注射止血与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6,27(14):2360-2362.
  [2]《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内镜》编委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10):891-894.
  [3]李宁,胡慧珍,李玉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4(2):7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3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