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2018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例中的“微力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具有时间短应用灵活、内容少主题突出、资源丰富情景真实等特点。在2018年度的全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中,很多教师的展示课都运用了微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结合展示课课例,探讨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教学;化学课堂教学展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1-0037-03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伴随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教学模式的推广,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发展起来。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得它的应用非常灵活,高质量的微课对化学教学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2018年11月1日到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的2018年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在安徽屯溪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来自全国的高中化学优质课展示中,有很多教师的课都运用了微课,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的概念
在国内,微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进行该方面研究的专家有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最早进行微课研究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他认为:“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二、微课的特点
(一)时间短,应用方便
一节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10分钟之间,由于微课时间短、内容相对独立,因此在应用上非常灵活,既能方便教师的课堂应用,又可供学习者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
(二)内容少,主题突出
微课的内容应该是一个知识点、一种解题方法或某一领域相关内容的介绍。微课的教学目标单一,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资源丰富,情景真实
各種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微课的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种各样的录制设备、录屏软件和后期的视频编辑技术为微课制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恰当地使用微课可以给传统课堂增光添彩。
三、微课的应用
(一)课前的应用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传统课上的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调换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课前学生自学教师给出的微课视频和其他资料,在课上学生展示课前学习的收获和遇到的困惑,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样课堂就变成了一个解决问题、加深概念理解、促进合作学习的地方,如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能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上海卢锐老师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课中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他基于微信建立了线上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有关盐酸、醋酸的性质和用途的微课以及图文资料等学习内容,然后学生在平台上讨论并完成作业。通过课前的线上学习和讨论,学生对其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疑问,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上的探究,如此可提升课堂互动的频度与质量。
安徽袁天祥老师在《探究溶液中Fe3+和SO32-的反应》一课中,在课前利用微课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Fe2+、Fe3+的检验和相互转化,并提出问题:Fe3+和SO32-会发生什么反应?然后收集、分析学生的猜想,并以此设计、调整课堂教学流程。在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利用一节课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在课前两位教师都给学生提供了包括微课在内的多种资源以引导学生自学,这是一种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实验探究类的课例中,应用微课更能有效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进而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和深度。
2.复习旧知。如何回顾旧知、顺利展开新课教学,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而微课能集多种教学资源于一体,图文并茂,并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回顾重、难点知识,理清脉络,再建知识体系。
安徽省王月英老师展示的《初探原电池的发展》是人教版选修四的内容,该课例以原电池的发展史为情景,学习了单液原电池、双液原电池、膜电池、燃料电池等几种电池。王老师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了相关微课,如此既回顾了高一所学的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单液原电池的电流逐渐衰减其原因是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顺利衔接本节课的探究。
安徽省汪结义老师的《再探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一节针对高二学生的实验探究课,他在课前运用微课《硝酸自述》引导学生复习了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通过钝化现象引出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这些知识的回顾为即将开展的实验探究做好了铺垫。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回顾旧知的微课主要是为理清某一章节的知识体系,即概括性更强,微中见广,所以这类微课应该专门设计制作,不能与其他用途的微课混用。
(二)课中的应用
1.新课引入。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微课既能温故,又能设疑;既能激情,又能实验,因此很多课例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微课导入新课。
在安徽陈庆中老师《探究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的奇特现象》一课中,他首先让学生观看了微课《镁与水及酸反应现象的对比》,然后提出了问题:镁能与H+浓度比水还小的碱性溶液反应吗?该微课既帮助学生回顾了原有的知识,又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新课,应用得非常恰当。
山西吴田莉老师在《电解池》一课中,利用微课引入新课,介绍了化学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了电解法对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以上课例可以发现,利用形象直观的微课导入新课,可以快速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推进课程,促进情境创设与新课完美衔接,突出教学的主题。
2.演示微观粒子或实验。微课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抽象的概念和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等,帮助学生对其加深理解,并提高学生对难点的掌握程度。
新疆张婧媛老师在《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课中,运用微课动画展示了反应物粒子的碰撞,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对有效碰撞理论等有了感性认识。新疆建设兵团余传继老师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课中,利用微课展示了甲烷和氯气在光照和遮光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即把抽象的反应过程以直观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通过以上课例可以发现,实验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实验的效果。污染较重或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反应时间过长的实验、装置过于复杂的实验、需要展示微观原理的实验等,都可以借助实验微课呈现。实验微课不仅可以补齐常规教学的短板,还可以弥补学校实验条件的不足。
3.重难点处理。重、难点知识是一节课的核心,也常常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合理利用微課,可以对其高效突破。
天津王海琳老师在《铁的重要化合物》一课中运用微课讲授了Fe2+和Fe3+的检验方法,学生几分钟内就习得了该重点知识,并马上应用到Fe3O4和盐酸反应产物的检验上,可谓是学以致用。
4.拓展知识的介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高中化学课堂要关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有关化学史、STSE内容、绿色化学理念的学习等,这些都可以应用微课进行讲授,如此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目的。
海南刘雨老师的课例《Fe2+、Fe3+的检验和相互转化》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含量测定为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展示了运用比色计对有色离子浓度进行测量的过程,由此给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也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川省王雅敏老师在《调控化学反应的金钥匙——催化剂》一课中,运用微课介绍了催化剂的发展历史,并从绿色化学的角度介绍了分子筛材料催化剂、三元转换器、石墨烯光催化网等新型催化剂,加深了学生对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同时在其中也渗透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微课正强烈冲击着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微课的“微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课堂。合理利用微课这种教学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其学习效果。微课时间短、主题单一、资源丰富、可以重复观看的优点,对能力水平不同、知识基础不等、资源和社会阅历以及家庭期望有差别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课的差别化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存在些许问题,有待进一步考究,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以寻求适合教学实际的应用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5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