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物理全国1卷阅卷看高考备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8年是广东省考生使用全国卷Ⅰ的第三个年头,总体上试题难度下降,更加注重基础,以主干的、学生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设计试题,避免超纲、过难过繁的内容。笔者有幸被选中参加广东省2018年高考评卷工作,试卷中考生暴露的一些问题真实具体,给后续的教学工作及高考复习备考很多启示,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以计算题24题为例,试题主要考查机械能、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基础,源于学生熟悉的情境,过程清晰,难度中等偏易,但零分卷竟高达24%,表达不清晰、简单计算失误、直接用二级结论导致没有公式分、结论当已知用直接给出结果等问题频出,分析如下。
一、原题再现
(2018年全国卷Ⅰ24题)一质量为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能量之和为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
求:(1)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
(2)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二、典型失分类型
1.乱草丛中藏公式:习惯用大段的文字描述过程,比如两个物体碰撞时满足动量守恒,学生先用大段文字去分析它们为什么能够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然后再把公式藏在文字里面且方程式没有编号(如①,②,③表示)。有的试卷字迹潦草到公式很难被找到,这就加大了失分的风险。
2.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答题卷通篇没有一个文字,全是公式,即没有关于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公式中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以及规定的正方向等信息的任何说明,如此解题的系统性就很差,特别是考生所用方法和参考答案不一样且计算结果又错误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被认为方法错误而失分。
3.字母符号使用不规范:①物理量设置字符很随意,常与题目中给出的字符重合,导致失分严重;②未尊重习惯用法,常规物理量的字符设置错误,比如设波长为T,这样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得分。
4.必要的原理方程式不规范:①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比如,第25题中用替代(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结果丢掉步骤分;②通式和具体公式混写,如;③用连等式替代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方程套方程,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结果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三、阅卷归来的心得体会暨平时教学建议
1.回归教材,调整教学重心,夯实学生基础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中如此说:2018年高考物理命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试题注重对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以突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各套试卷均以考查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为重点,试卷中较难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均为高中物理主干内容,以此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回归课堂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考生存在物理概念模糊,物理规律应用不熟练,甚至物理公式记忆混乱等问题。比如,24题中,动能、动量区分不清,导致严重失分;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对矢量方向不敏感导致应用公式过程中速度及加速度正负不清晰;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虽然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等效处理,但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情形,若未做任何说明(明确说明正方向的选取)则改变了题意,遗憾丢步骤分。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以及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回归教材,调整教学重心,从基本的物理概念出发,认认真真的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对于公式中的每一个字符,都要用相应的中文表述,可以把公式中文化,夯实学生基础。
2.重视基本功,强化审题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查的五种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五种能力的综合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比如,第23题电学实验中电阻箱的读数,图像法数据处理等属于实验基本功的考查,很多考卷暴露出考生不知道如何描点连线的问题,折线、直线等错误答案令阅卷老师们震惊,有的正确描画出图像后不知道如何利用图像得到实验的相关信息和结论。同时审题能力也非常重要,试卷本身题目的要求。比如,有效数字、保留几位小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到底是多少、题中给出的字符是什么等等,都应该在审题时多加注意,不要一味地按照自己平时的习惯答题,其实这也侧面反映学生是否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还发现,许多考生由于计算结果错误导致失分,尤其是高分卷,非常可惜。
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重视基本功,强化审题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尤为重要。复习备考中大多数同学陷入题海战术又苦于时间有限,为了做更多的题、遇到更多的题型,“聪明”的同学就有了“聪明”的方法—看题,看过题目后大致梳理思路然后立刻看参考答案,没有自己亲自实践就认为已经掌握了。其实题海战术的实行,本意是让学生去熟练使用知识技能的训练,不是为了尽可能多做题。老师要多加引导学生使之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觉悟。
3.加强解题规范训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作业和考试中,从一开始就用高考的方式来严格要求自己,在规范性、严谨性方面从早做起,可以用简单的题来练习这些要求,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注意字符的规范使用,题目中没有规定字符的物理量要设一些常用的字符,题目中已经出现的字符,要严格按照题目的意思使用,不要“挪用”,否则失分严重,比如计算题第24、25和33题;如尽量不要写连等的公式,连等公式中如果出错,容易导致被漏给分;如注意保证计算过程的完整性,不要认为某些公式很简单,就跳过了;如不要一边写公式一边带入数值,尽量先把公式写全,最后出结果,因为中间的计算过程往往是没有分值的,但是错误的结果容易导致接下来的公式出现连带错误,不同的过程,需要应用到不同的公式时,最好能够明确地写出来,不要偷懒;
4.重原理,重过程分析;轻结论,轻套路生搬
复习备考后期大多数学生会记忆一些二级结论性公式及一些题型的解题套路,这种方法确实比较适用于选择题的解答,能提高解題速度,但对于计算题不适用,如果跳过简单步骤,在计算题中直接写出二级结论性公式,比如,第25题的直接使用,在计算题中就得不到认同,因为这个公式需要许多个物理公式才能得到,这样容易被扣过程分。所以重原理,重过程分析,轻结论,轻套路生搬,尤其是对于复杂的物理情景,应该一步一步的细心完成,不要随意跳过。通过后期大量的高考真题及模拟题练习,我们可以揣摩出题人的思路,但不要押题。近几年的力学题电学题,都出现了在同一题中多次使用同一个公式,即在不同的情形下不断地应用同一个物理定理的情况,这种情况以后还可能会出现,而对于在一题中需要在不同的条件下重复使用同一个定理(公式)时,最好每次都把不同情况下的公式重现,体现过程分析的思路同时也体现解题思维的完整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