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一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衔接问题,是许多数学教师困惑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衔接上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7-005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52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思考、研究,对中小学数学的“学段衔接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一、对“教材内容”的衔接——抓住本质,前瞻后连
   (一)数与式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材一般到四年级就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比如,要结合高年级的教材运用字母表示数。如学习数的整除时,可以做如下训练:用“2n表示偶数”“2n-1表示奇数”“n,n+1,n+2表示三个连续自然数”等,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
   当a×b=0时,a或b两数至少有一个是0;
   当a÷b=0时,因b不能是0,所以a必为0.
   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利于数与式的衔接,也有利于学生的分析思维。
   引进分数以后,可以作如下表述数量关系的训练。
  1.比a的5/9大4的数;2.a与3的和的2/5;等等。
   (二)算数解法与代数算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材的“简易方程”一节向学生介绍了方程的基本知识。到了中学又系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进而学习各种代数方程。但应注意中小学对这一段教材的处理方法不同。小学是用“得数与已知数的关系”来解方程,而中学是根据方程的同解原理来解方程的;小学接触到的方程都比较简单,解方程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列方程解应用题却比较困难。因为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数解法的思维过程不同,开始学生会感到不习惯,加之有些较复杂的应用题,虽能列出方程,但用小学的方法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而很多学生遇到应用题仍习惯于用算术方法来解,并不十分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而在中学数学中,解应用题将以列方程为主,列方程解应用题既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进入中学后能较好地突破这个难点,小学教学中应十分重视“简易方程”这节内容的。为了引起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视,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方程解比算术解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在遇到有关速度的问题时,一定要强调速度单位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或“每秒钟多少米”等。由于小学数学运算结果后面速度单位只写“千米”或“米”等,到了中学后不少学生仍把速度单位写成“千米”或“米”。这个错误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对速度单位的错误认识造成的负迁移。
   (三)实验几何與论证几何的衔接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简单几何图形的知识,基本上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学到几何知识。中学几何部分基本上是按照公理化的方法建立起来的。中小学有关几何知识的教学既要注意各阶段的不同要求,又要注意教材的衔接和教学的连续性,在教学中双方都要搞好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法一般具有讲得较细,练得较多,直观性强,注意联系实际等特点,而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讲解比较抽象、粗略,每一节课的容量与进度也比小学大而快。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十分注意小学生的实际,有意识、有机会、有步骤地让学生掌握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前后一致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是小学数学本身应有的任务,只有很好地完成了发展思维的任务才能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常常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在除法计算中,商都比被除数小”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要求学生分析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作答。如:因为被除数=除数×商,当除数=1时,被除数=商;当除数大于1时,被除数>商;当除数小于1时,被除数<商。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在除法计算中,商都比被除数小。”
   这些都需要学生严格运用概念进行推理,作出判断,再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这样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表达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在教学中,还必须改变那种在课堂上只顾讲和练而忽视指导学生看书的现象,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讲、练和看书相结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这样学生到中学后才逐步会看书自学。
   二、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衔接理解——循序渐进,逐步形成
   学习方法直接关系着学习效率。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有许多不适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小学低中年级,就要指导学生,怎样听课,怎样提问,怎样复习,怎样做作业,怎样检查作业中的错误,怎样总结学习规律,怎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必要的基础知识;在高年级还要指导学生怎样预习后听课,在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别人。学习时要求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多看、多想、多写、多练。这样,学生进入中学学习数学,就比较容易适应。
   总之,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教师就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关注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探究意识,进而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参考文献:
  [1]丁希平.试析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青海教育,2005(3).
  [2]周艳.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刘元波(1972.9— ),男,山东临沂人,小学中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王萍(1972.5— ),女,山东临沂人,小学中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2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