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困境突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课程,既能够促进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又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在高职院校当中,汉语言文学也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文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以及具有较高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其他领域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的改革,现代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却是在一定程度上步入了困境,教育理念、方式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专业教育效果,也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學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教育的效果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关系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当前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困境突围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汉语言文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48-02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多是以“工学结合”作为教育理念,其专业设置大多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较为侧重学生语言、文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专业课程总体来说偏向理论化,就业方向也没有那么明确,与高职类教育的理念有一定的差异。这种普遍重视技能教育的大环境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在高职的开展加大了难度,引发了一些消极的因素,比如有的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汉语言文学课程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高职院校汉语言专业教育的改革既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如何推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向着正确的方向改革,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教育形成于五四时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为更好地适应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社会开始注重专业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学基础知识水平等,尽管在职业定位上比较模糊,但却有着传承和发扬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
   随着我国近年来制作者的迅猛发展,对专业技术类的人才需求量急速增大,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用人方面开始更多地考虑隐形素质,比如职业责任感、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文化水平等。有不少学生虽然具有很好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但却由于隐形素质不高而错失了很好的工作机会,这对学生本身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归根究底,是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工作,或者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工作的不足导致的。因此,推动高职院校汉语言专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职教育全面性与合理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困境
   (一)学生学习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够开展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将教育改革落到实处。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简单地将其当成语文课程,认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有的学生会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上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内容,将专业技术放在学习的第一位。总之,许多高职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价值不够清楚,没有意识到文化修养的提升对其未来的长远意义,这种学习观念影响学生个人的文化素养发展,引起学校、教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轻视,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资源放在专业课程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质量难免会出现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自新课程改革至今,各种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使现代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但由于汉语言文学本身具有高度的理论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仍以教师的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沿用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主要采用记笔记、背笔记的被动学习方式,自主思考的机会较少。汉语言文学原本是一门展现人性之美、语言之美、人文之美的学科,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知识变得刻板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记忆而少理解,难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获得的也只是一条条理论知识,并未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的感悟和素养。这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不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意义,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循环。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萌发兴趣,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改革的又一难题。
   (三)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大部分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已经构建出了专门的汉语言文学课程考试题库,在教学结束后,会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对应的考试,以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水平。但这种考核方式导致了考试的题式、内容、考查范围和阅卷方式基本相同,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刻意地追求分数,在课堂上记笔记,在考试前几天死记硬背,学生的知识水平会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升,但一旦考试过后,便又很快忘了。这种考核方式难以真正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更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也不会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    三、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加大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宣传力度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学校、教师应当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积极了解汉语言文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宣导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使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师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管理层还可以定期地进行听课,以保障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育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向学生渗透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价值,比如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等,引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育理念与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汉语言文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应当始终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准。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注重自身教授过程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各种新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法等,不仅能够构建出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汉语言文学课堂,还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沟通的基础上,构建出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的汉语言文学课堂。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管理较为开放,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社会上的新鲜思想,如果汉语言文学课程故步自封,不与社会思想接轨,那么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心理上容易与汉语言文学形成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教师要积极关注各种社会热点,关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观念,并将其合理地融入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去,实现汉语言文学与现代社会、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从而拉近学生与汉语言文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够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新颖性的汉语言文学课堂。除此之外,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教师还可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体现汉语言文学在社会中的价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出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人才。
   (三)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考核体系
   汉语言文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其中许多问题并没有绝对或唯一的答案,而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如果考试内容过于刻板,那么必然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刻板化,催生出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等学习方法,违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初衷。因此,汉语言文学的考核也要尊重其课程的本质,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程度。在考核内容上,教师可适当减少填空题、选择题的比重,更多地采用开放式回答、作文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改善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还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地进行思考,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以此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让每一份试卷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实现教育的开放化、学生发展的个性化。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成为现代人才的重要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中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的效果不仅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还关系着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我国文化的继往开来。与高职大多数专业课程相比,尽管汉语言文学课程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在职业方向上也比较模糊,但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面的、长远的积极影响,能够给予学生受益终生的意识和观念。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基本职业素质,还决定着其思想的高度。因此,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为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途径,使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也使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提升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宗怡.高职教学管理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8(12):207.
   [2]焦黎黎.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72.
   [3]彭星.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探析[J].丝路视野,2018(27):101.
   [4]孙蕾.浅谈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8(24):58.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