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儿童感觉统合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梳理有关感觉统合理论及研究现状,通过阐述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概念,归纳并总结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原因及其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充实感觉统合训练理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和训练实践。
  [关    键   词]  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49.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22-02
   风云变幻,时代变迁,我国国民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不变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能仅靠医院来医治,更多时候应该追根溯源。掌握和了解感觉统合理论,对症下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在全国大力推广普及感觉统合训练,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提高孩子身心健康。
   一、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博士A.JeanAyres,PhD,OTR,FAOTA于1972年根据脑功能研究,用于对儿童学习障碍和缺乏自控能力等行为的矫治而系统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了解原因,找到提前预防和改善方法。
   Ayres博士认为人的大脑将身体上的各种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皮肤、肌肉、关节等)受到刺激后传来的信息进行组织、分析、综合处理的功能,叫做“感觉统合”。反之,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的刺激不能顺利地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导致大脑不能有效地指挥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此时大脑的高级认知活动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感觉统合失调。因此,感觉统合能力直接影响着儿童生活、学习等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感统教育是一门涉及教育学、医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一)身体运动协调障碍
   身体运动协调能力不良会导致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感觉统合失调所致。身体运动协调不良主要表现为:肢体动作不协调、易跌倒、技能性动作完成不了,如骑车、打球等。精细动作不良,如不会系鞋带、动手能力差等。
   (二)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身体平衡功能障碍表现有多动、易摔倒、易眩晕、注意力、控制力不良等。
   (三)视听觉语言障碍
   视觉感不良:表现有无法流利阅读、错字、漏字、错行、颠倒等。听觉感不良:表现有听不见或记不住、忘事等。
   (四)触觉防御障碍
   表现为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如害怕陌生环境、依恋父母、焦虑紧张、脾气暴躁等。
   (五)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
   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也称为本体感失常,表现为对空间距离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左右不分、迷失方向等。
   这些感觉统合功能障碍会对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控制力等各种能力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儿童正常的生活、学习、运动、人际关系等健康成长[1]。
   三、感觉统合失调形成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
   人从一出生就带有父母的遗传基因,继承了上一代人的神经系统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上。上一代人的生理缺陷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人,导致幼儿各种生理缺陷即是先天性感觉统合失调。
   (二)母孕期因素
   子宫是胚胎生长发育的场所,母体在孕期如自身机能受损、生病、饮食不当、情绪不稳等都可能阻碍胎儿神经系统正常生长,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良,导致婴儿出生后的感觉统合失调。
   (三)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大脑受到撞击、震动等外力或内部机能病变等影响,都会使脑部细胞受损导致大脑神经体统失常,从而引起感觉统合能力失常。
   (四)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庭的育儿观念因素
   环境对个体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不可忽视,环境包括家庭生活、养育方式、教育观念等。家长对孩子的活动限制、溺爱、过度保护等会使孩子的感官刺激、锻炼不足,从而错失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许多生存技能、生活能力等得不到全面发展导致感觉统合能力失调[2]。
   四、我国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相关研究
   任桂英等人最早对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北京市城区学前儿童中轻度感统失调占35.9%,重度感统失调占10.3%,其中感统失调率男童高于女童[3]。单大卯研究表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受地域、性别、年龄等后天教育的影响存在差异[4]。毛斌斌调查了某師范附属幼儿园幼儿,发现4~6岁幼儿中有24.53%感觉统合轻度失调,6.60%感觉统合重度失调[5]。王喜霆研究认为在小学体育课中利用体育器材与体操等体育项目有目标有计划的有机结合,可以作为感觉统合训练形成科学的教学结构体系[6]。孙泉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较为严重,在性别差异中男性儿童较女性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高,在地域差别中城郊儿童比城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高,应引起相关方面重视[7]。史筱蕾通过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上海市三所幼儿园中、大班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能力测试分析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现状,分析感觉统合失调在幼儿中普遍存在,并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验干预,证明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对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效果[8]。闻剑飞等人选取合肥锦雯语言康复中心16名感统失调儿童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平衡类体育游戏训练。结果证明,平衡类体育游戏能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及运动协调能力,建议儿童患者尽早进行干预治疗[9]。    综上所述,我国对儿童感觉统合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临床医学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方面、学校体育教育等方面开展。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看,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感觉统合能力严重影响了儿童生活、学习、社交等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关于感统方面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感统失调儿童的训练方面或者感统训练对障碍儿童的治疗方面,且城市多于农村。
   五、我国儿童感觉统合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估工具有待更新
   通过梳理我国关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关于感觉统合能力的评估工具主要是通过运用北京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于1994年从台湾奇德儿脑力开发联盟引进的“儿童感觉统合脑力发展评定量表”(3~12岁用)来测量评定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对我国已有感觉统合能力评估工具的总结与分析,发现目前感觉统合领域评估工具数量少、测量的内容范围有限,需要与时俱进引入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客观、丰富、全面的测试量表[10]。
   (二)训练技术与研究水平相对滞后
   我国在儿童感觉统合相关研究与美国、日本还有很大差距,直到21世纪初,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才开始出现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机构,至今我国一线、二线大城市逐渐推广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培训机构,但也仅部分大城市有感觉统合训练机构,农村几乎没有相关的训练机构。
   由于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训练传入我国较晚,我国对感觉统合理论的研究最早是在医学、心理学方面,以临床治疗针对问题儿童进行的实验研究,到后期才在预防、干预等方面涉及。诸多原因导致我国整体对感觉统合理念、训练技术和普及程度上的相对滞后。
   (三)感觉统合训练机构应重视引导纠正家长的教育方式
   目前大多训练机构只注重对儿童本身的专门训练,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常常被人们忽略。研究发现,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训练机构和家庭一般把重心都集中在针对儿童感觉统合的相关训练上,关注点主要在儿童自身问题上,很少有人关注到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孩子身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大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其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感觉统合训练与研究中,家长的教育方式需要得到指导与纠正,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化。感觉统合训练与家庭教育环境双管齐下,才能收获更好的效果,这是值得研究者和训练机构关注的问题[11]。
   参考文献:
   [1]任桂英.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4).
   [2]何博,吕琦欣.幼儿感觉统合能力调查与训练研究[J].新西部,2018(15):65-66.
   [3]任桂英,王玉风,顾伯美,等.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34- 36.
   [4]单大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25-27.
   [5]毛斌斌.4-6歲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调查与训练[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09.
   [6]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8):40-43.
   [7]孙泉.小学低年级体育活动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8]史筱蕾.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效果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9]闻剑飞.平衡类体育游戏对儿童感统失调的干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10]高颖.《儿童感觉统合功能评量表》的试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11]张挚,翟宏.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5):4-6.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