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下的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质培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从教师人文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质培育机制,以期促进医学与人文的更好融合,为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和相关师资培训政策的制定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    键   词]  教师专业发展;医学院校;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004-02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被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在总结教育改革经验时明确指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三个决定性因素之一,“没有教师协助及其积极参与”的教育改革,从来就未取得过成功。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必须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改善教育生态,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人文素质培育就是指以培养教师人文精神、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高校应在教师培训中建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旨的培训机制,围绕医学专业素质与人文学科知识的相互促进和提升,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学校人文教育专职教师和医学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
   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概述
   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卢晓中,2009)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受学校工作环境中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導致高校教师身上发生的总体改变。从狭义上讲,它是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师发展项目,旨在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其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热点。美国学者傅勒(Fuller)在60年代初以其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进行的早期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揭示了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的变化。美国学者卡茨(Katz,1972)根据他与教师一起工作的经验,使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针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和专业发展目标将教师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生存阶段、巩固阶段、更新阶段和成熟阶段。费斯勒(Fessler,1992)通过采访160名教师,综合成人发展与人类生活发展阶段等相关理论的文献考察,提出了一个动态的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入门、能力建构、积极性和成长、职业挫折、稳定和停滞、职业萧条和职业退出。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林崇德、申继亮等人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叶澜等人从教育学、伦理学的角度,构建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框架,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自我更新”的取向角度来看,叶澜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分为五个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叶澜,2001)
   二、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教师作为脑力劳动者,传授劳动生产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不断为人类社会培养既可以从事劳动生产还能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赵昌木,2011)医学院校教师作为培养医学卫生服务领域人才的生力军,有其自身的职业特殊性。在我国,长期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务人员重视医疗设备和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弱化或忽视了对人的关怀,阻碍了医学的健康发展。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夯实五年制临床医学与中医学教育的基础地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把防病除病、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等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明确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注重人文素质培养,重视养成能力素质锻炼以及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医学人文教育的时代使命就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促进医学健康发展。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自然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基础,肩负着双重重任,即在观念层面培养医学人文关怀,在实践层面培养医学人文技能。
   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内容都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通过教师对人文精神的吸收和评价,引发学生在思想深度中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然后将其内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医学生在科学思考的同时,还可以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在于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则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医学服务于人,受到社会伦理、文化和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要求医学院校教师从入职一开始就必须加强人文知识和素质的修养,并在实践中应用,积累经验。
   三、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质培育路径
   培育路径的建设基于对内涵的准备把握。学术界对教师人文素质的内涵存在不同看法。有学者将人文素质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进步层次和理想层次。其具体表现为个体从了解基本的人文知识到对人文精神的履行更具有自觉性再到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并深刻理解人文思想。(王世立,2007)有学者将学生作为客体目标,把教师的人文素质分为四个方面:情感、态度、仪表和行为、人际关系。(何芳,2004)还有学者将教师的人文素质分为四个维度:人文知识、人文情怀、人文品格和人文行动。(邓志伟,2012)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和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建设,充分认识到高品质的教师人文素质对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性。本文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将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质培育体系分为以下阶段和层次。    (一)夯实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通过培养青年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人文教育方面的教学技巧和研究方向,为他们融入相关的研究团队奠定发展基础。一方面,利用岗前培训引导青年教师适应角色,培训形式可包含讲座、辅导和自学等方式,帮助其了解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与研究等政策。另一方面,在青年教师入职后,应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基本技能培训。例如,开展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即学校为青年教师配备相关专业导师,进行为期1年的教学和科研指导,通过这种方式,青年教师可以尽快熟悉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相关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发展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面向来校工作3年以上或受聘副教授以上岗位的教师层次。通过学术交流、实践锻炼、重点培养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内在人文素质,提高人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促其成为教学科研骨干。作为这一层次的业务精干型教师要积极参与自己专业的精品课程与特色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申报等。同时,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三)高端培育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面向受聘教授岗位这一层次,通过严格遴选与重点培养,使其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文教育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学校可选拔教学科研成果丰富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每年遴选一次,培养期3年,采取滚动培养模式,培养期内给予经费资助。通过培养使教师掌握先进的人文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科研能力,使其成长为国家级或省级教师。同时,通过签署目标任务与政策支持相结合,将国内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联系起来的开放式培训模式,激励这一层次的专家型教师主持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重要科技奖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境外访学研修或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水平,加快成长成才。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对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愈加受到重视,已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自我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形式。它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依靠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教育实践的理解、反思和热爱。因此,在医学院校,通过教师人文教育培训机制研究,充分促进医学与人文的融合,为医学与人文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为医学院校的人文学科建设和新时代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赵昌木.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1.
   [5]王世立.试论人文素质的内涵及分层[J].企业家天地,2007(9):241.
   [6]何芳.教師人文素养的四个方面[J].人民教育,2004(24):7-8.
   [7]邓志伟.教师人文素质研究: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