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制作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本科阶段的教学法课程因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指导,提出基于微课制作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以期提高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和英语教学能力。
[关 键 词] 微课;合作学习;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54-02
一、背景
教师职前培训的质量对新教师从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研究显示本科阶段的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李念、徐素霞和谢丽(2007)对湖北、河南、福建和上海等地10所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和教学设计课程授课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无论选用哪种教材,教学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以讲授型为主,所占比重均超过了85%[1]。这种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操作的方法无法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发展,很难提升职前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个发现和另一项以山东省滨州市所辖范围内4类小学(村办小学、联合小学、镇中心小学及城市小学)教师为对象的调查结果互为呼应:平均85%以上教师认为自己教学设计能力是在入职后形成的(张景焕等2004)[2]。而在英语教师培养方面,程晓堂和孙晓慧(2010)也指出职前教师培养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相脱离是目前中国英语教师职前培养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3]。
我校面向英语专业教学方向学生的英语教学法课程自开设以来也一直有此问题:虽然改革和探索从未停止,但是因为课时限制,学生一再反馈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不足,综合教学能力的成长非常有限,因此该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亟待改革。针对教学脱离实践的现状,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教师入职前教育和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原则,但是真正实施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王文静(2012)认为要解决教师职前教育中“学而不会”的问题而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方法、理论视角和具体手段或方法都不能单一。她以“深度学习”为理念,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指导下,以《教学设计》课程为平台,构建了针对研究生的“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为期两年的改革实验,有效提升了职前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4]。
二、微课制作任务作为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方式的意义
与一般师范类院校不同,因为没有统一的教学实践基地以及专业课时的限制,本校学生无法进入教育现场进行持久的实践行动,只能以情境化的教学任务来代替,进行深度学习,即通过完成情境任务来获得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的综合成长。因此,情景化教学任务的内容和形式至关重要。
信息化大趋势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以“短小精趣、高度聚集、形式多样、交互性强、使用灵活、应用面广”等诸多优点,符合“微时代”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学习需求,可以与泛在学习、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好地结合。同时,它体现的新型资源建设理念和形式,不仅能降低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成本,还能扩大资源建设渠道和共享范围,同时推动教学理念转变、课程内容和體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近几年,微课在教育领域吸引了众多关注,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新热点,掀起了新一轮的探索浪潮。在全国和各省市地区,各类微课制作和教学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层面,微课制作和应用被视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然而,詹春青、胡铁生(2014)对比了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教师的调查问卷,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微课质量仍存在一定问题,他们的教学理念也需要进一步转变更新[5]。因此,在职前教育中加入微课制作的相关培训对新教师培养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理念、迎接信息时代的教学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微课制作为任务实施教学,整个过程几乎涵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需求分析、目标制订、资源查找和整合、活动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这些分项任务彼此联系,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可以让学生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系统地、直观地学习课程内容,并通过“在做中学”的方式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时,整个学习过程将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能弥补课时不足的缺憾又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三、基于微课制作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可以促进语言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任务型教学法研究很少是关于专题项目小组任务的;其次,任务之间往往彼此孤立,没有延续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构建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相结合的认知体系;最后,大部分是横断研究,往往只关注任务成果和学习者目前的能力水平,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者成长的作用和学习者可拓展的潜在的发展能力(秦丽莉,戴炜栋2013)[6]。此外,与研究生不同,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性不够强,所以教师和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支架作用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将以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论为指导,提出基于微课制作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重要概念,指“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与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水平之间的差距”,他认为学习就发生在最近发展区。而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经常和支架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被广泛使用在合作学习中。支架指“任何‘成人-儿童’或者‘专家-新手’的相互协作行为”,也可以指同伴之间的交互活动(文秋芳2010)[7]。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指导,基于小组微课制作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小组学习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以及不同程度的教师和同伴支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顺利完成任务,并不断拓展潜在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这对入职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基于微课制作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构想
该学习模式主要针对本校英语专业选修教育方向课程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对英语教学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计划本科毕业后从事英语教育工作或攻读和语言教学相关的专业。部分学生曾有家教或者在教育培训机构担任短期助教的经验。教学目标是通过基于微课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内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技能,提高反思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模式教学的具体构想如下:
(一)课程内容
围绕完成英语微课任务所需的教学知识技能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微课任务包括微课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和视频拍摄编辑,因此32课时的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技能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和资源的选编和评价、教学设计理论原则、英语语言知识不同方面(语音、词汇和语法)及各项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微课理论知识和拍摄制作技术、教学设计的评价等。
(二)教学方式
理论实践结合,教师支架和同伴支架并行。课程前期主要是相关教学理论和设计原则学习及多媒体技术学习(共12学时)。之后,在课外建立7~8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负责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七个主题教学中的一个,完成一个5~10分钟的微课作品。以语音教学为例,各小组负责这一主题的成员配合课堂学习进度,组织小组成员对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和基于该设计拍摄制作的教学视频进行讨论。讨论要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成员各自的知识经验。讨论后,该成员综合大家的意见建议和自身思考,进行修改,最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并分享至班级QQ群。其他小组的学生阅读观看这些语音教学的微课作品后,形成自己的评价。在关于语音教学这一章节的课堂学习中,师生就学生提交的具体案例展开探讨,提出修改建议,最后教师总结语音教学微课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教学启示。课后,负责语音教学微课任务的学生提交小组学习记录和基于整个任务过程的个人学习感悟。每个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重复7次针对不同教学主题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师生案例探讨。课程结束时,学生提交独立完成的第二个微课作品(5~10分钟,主题不限定)和课程学习反思。
(三)评价机制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包括主题微课作品(含教案、课件和视频)、学习记录(含讨论时间、成员、主题、存在的问题、成员建议和最后调整方案)、课堂互动记录、课程学习反思和考勤等。终结性评价作为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微课作品。
五、结语
基于微课制作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学习过程从通过同伴协作完成各自微课任务逐渐过渡到个人最终独立完成微课任务,旨在借助同伴支架和教师支架帮助学生不断推进个人最近发展区,获得个人教学设计能力的成长,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个人反思能力和沟通能力。关于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有效性还有待后续的教学实践来验证,并根据教学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对该模式进行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念,徐素霞,谢丽.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教育技术,2007(2):64-67.
[2]張景焕,金盛华,陈秀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59-63.
[3]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1-6.
[4]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24.
[5]詹春青,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建议:基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J].教育信息技术,2014(5):35-39.
[6]秦丽莉,戴炜栋.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生态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2013(2):41-46.
[7]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