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研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高校对学生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健康人格培养也成为不同高校发展的核心,是当前高校面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高校学生人格独立性呈下降趋势,学生每天只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而不注重人格的发展,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低,引起各高校的重视。例如,每年都出现许多高校学生自杀与被害事件,主要就是因为人格存在一定的缺陷,抗压能力过低,安全意识差。因此,怎样培养高校学生健康人格,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对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健康体魄;健全人格
   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体系和课程结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并追求卓越和特色品质的基本保障。学校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为参照,以追求完善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人本主义思想和进步主义教育体系的支持和引领下,力求尊重并发展每个孩子的潜能,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将“高新全人”办学理念渗透在学校文化、课程及教学体系中,实现为每个孩子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并培养出人格完善、素养全面的高新少年的办学追求。
  1 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
   面对当代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高校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工作并不尽如人意。当前高校大部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是很注重,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能力培养有所忽视,导致高校学生专业水平和社会能力不匹配,就业时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无法有效适应社会。
   高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高校教育价值取向的体现。当前社会发展迅猛,不仅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也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物质化的社会必然会使高校学生受到影响,导致学生潜力的片面挖掘,造成人格异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高校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基础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为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必然需求。
   从教育实践方面分析,大学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非常重要,是高校教育的使命。培养高校学生健康人格,有助于学生日后回馈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是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 当代高校学生存在的主要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实际上就是人格障碍,与正常状态有显著差异,造成无法适应社会,通常体现在处理感情问题障碍以及意志异常,但思维与智商增长。当代高校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依附性人格障碍
   当代部分高校学生竞争意识淡薄,不思进取,对未来就业及步入社会后的生活有所畏惧,这些学生期望得到稳定的生活与收入。
  2.2 功利性人格障碍
   从高校学生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角度看,部分高校学生将实现物质需求看作进入社会的目标,只关注个人利益及物质的满足,通过物质判断人的价值,在未来的工作中急功近利,缺乏基本的对工作与社会的责任感。
  2.3 困惑性人格障碍
   困惑性人格障碍就是指部分高校学生因为无法适应社会造成的心理矛盾。经大量研究表明,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因无法适应环境导致的心理问题、学习与竞争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因无法客观评价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的心理问题,因无法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等。
  2.4 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就是部分高校学生因道德痛苦强烈形成的人格障碍。这类学生通常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对自身要求极为严苛,表现为心理极度自卑与敏感,安全感低。
  3 体育精神培育策略
   通过体育精神教育培养高校学生健康人格时,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发挥其教育能力及自身号召力,使学生融入体育精神中。其详细体育精神培育策略如下。
  3.1 将高校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和体育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
   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坚持精神与团体协作思想。利用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对待工作拥有更加严谨的态度。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依据学生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入体会体育精神,保证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效果。高校体育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坚持體育运动。
  3.2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不但是体育教师知识传授的基本,同时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须按实际情况逐渐优化自身教学方式,灵活选择教学手段,通过不同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3.3 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外体育活动为高校实行体育文化的主要方式。高校须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构建体育训练辅导中心,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并实时咨询想了解的体育知识。可施行会员制,会员不但能实时咨询体育知识,还能自主选择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还须组织与体育教育精神相关的讲座,邀请知名运动员与专家在学校举行讲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逐渐渗透人文精神。
  4 结论
   实验后学生身体健康、情绪、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都有所改善。实验后学生积极人格因素分数均显著升高。由此可知,体育精神培育对促进高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形 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对行动研究进行反思,发现本次行动研究过程中,对体育精神的培育路径太少,行动研究初期的体育精神培育呈现无序性。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举办丰富体育活动,让大学生宣扬体育精神;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宣扬体育精神文化;提高体育教师体育文化素养,发挥榜样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旭渝,李正洪.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2017(02).
  [2]林以华.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1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