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本细读,享受魅力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語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让学生在对文字的品味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发现表达的密码,从而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真正读懂文本,学会阅读,让语文教学演绎出无限精彩。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本细读;演绎精彩
在语文教学中,所谓“文本细读”,指的是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的阅读,在阅读中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情感,领悟文本的写作方法,从而深入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可以演绎出无限的精彩。那怎样进行文本细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斟酌字句,感受语言魅力
阅读始于文字,文本细读更是如此。作家写作文章,是通过对一系列文字的运用来完成的,是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容,借助内容抒发情感,文本之中蕴含着文字的奥妙和表达的密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对文本的字句进行斟酌,特别是对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要反复琢磨,不仅要理解它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它的内含,体会文字表达的妙处所在,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演绎出无限精彩。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杜甫因安史之乱被迫漂泊他乡,听到叛乱被平定,祖国重新统一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充满着“喜悦”之情,被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全诗语言通俗,如同和老朋友交谈一般。在这明白如话的诗句中,表达出了作者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无比喜悦兴奋的心情,诗句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如“忽传”一词非常普通,却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开关,将作者惊喜的心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然后用“涕泪满衣裳”来表现自己听到捷报的瞬间喜极而泣的心情,是以形象描写表现内在情感,写得非常巧妙。之后是六句对偶,语言浅显如同说话一般,通过“漫卷读书”“青春作伴”具体表现诗人的无比喜悦,接着通过“即从”“穿”“便下”“向”几个词语巧妙地表现出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诗人为何如此喜悦,又如何急于还乡呢?这正是由于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正是通过对诗作的细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通过斟酌字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更加深入细致,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在斟酌字句的过程中感受作者语言运用的巧妙,体会语言的魅力,让阅读教学绽放精彩。
二、品味细节,体会文本内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承载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如此。很多文章往往是文字表面一个意思,而文字背后又蕴含着更深刻的内涵,颇有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那些富有内涵的细节,通过细细地品味与琢磨,弄懂文字背后的真正意思,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从而让语文教学精彩而高效。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红军翻越白雪皑皑的岷山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形象地概括了长征的伟大历程,抒发了诗人的革命豪情,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语言十分通俗,令人一目了然。可是,要想真正弄懂诗句的内涵并不简单,需要品味诗句的细节,才能领悟其的真正内涵。如“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写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战斗经历。当时蒋介石妄图用金沙江这一天险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并趁机歼灭,可是红军却凭借过人的智慧巧妙地渡了过去,诗中金沙江的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一个“暖”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战胜困难时的喜悦心情。正是通过引领学生品味细节,才让他们体会到了文本的深刻内含。
品味细节,就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蕴含了作者真正表达意思的文本,通过联系文本背景、作者实际与换位思考等方法,在文字表面的基础上发现文字的内涵,从而真正读懂文本,理解作者的“醉翁之意”。
三、细读文本,发现表达密码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综合性学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斟酌字句、品味细节来理解文本内涵,感受语言魅力,只是完成了教学的部分功能。我们还要通过文本细读,让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文本的表达密码。这样通过教学,学生对于文本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要能够知其所以然,对于写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阅读教学由理解到表达的精彩飞越。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截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记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快乐的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祖父的深切怀念。这篇课文以孩子的视角观察祖父的园子,以孩子的口吻进行写作,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童趣。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细读文本,发现作者在文中不仅以儿童的心理描写了园子中的一切景物(构成了拟人的写法),还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虚写”,通过展开想象,把园子中的事物描写得富有生命,拥有孩子的天真个性,整篇课文充满了快乐的童趣。在细读文本时,我要求学生体会文本描写事物的方法。通过细读,学生们纷纷找出了答案:除了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外,作者还运用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的写法,把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热爱表达得形象而强烈。正是在教学中运用细读文本的方法,才让学生对文本反复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了文本的表达密码。
通过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表达密码,这是语文教学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由学习到运用的一种转变。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单元主题,有侧重地进行“发现”,切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细读之中理解文本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语言魅力,发现表达密码。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读为主,略读为辅,要依据教学需求有所侧重,这样阅读教学才能高质高效,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翟兆霞.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课外语文,2019(01):46-47.
[2]蔡玲玲.文本细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9(01):61.
[3]陆巍锋.文本细读,催生教学智慧——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94):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3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