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文本细读,演绎无限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细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针对当前的粗读和浅读现状,本文从词语、细节、写法等角度,探析了文本细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力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 文本细读;小学语文;词语
  文本细读作为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所谓细读,就是细细地研究文本的内涵,通过字词句的研读去体悟文本背后隐藏着的思想内涵。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形式化的东西实在很多,情景表演、分组合作讨论、情境创设等形式将语文课堂呈现得非常精彩。但在精彩之余,很多教师也发现,活动的开展虽然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初衷,真正研读文本的部分被省略了,那么何谈教育?文本细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学会真知识,从文字本身去探求精神内涵,从细节、结构和语言等层面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让他们打牢基本功,这样才能使语文学科素养得以实现。
  一、深埋词语,体会用意
  词语作为构成一篇文章的主要单位,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文本的主要路径,只有在词语的体会中才会走进文本中去。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解读文本能力、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如果在阅读整篇文章的时候很难有一个切入点,帮助他们细细去分析文本的思想内涵,那么往往在“模糊意会文本”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狭隘的认知,并不能与文本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詹天佑》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引导学生去仔细研读文本,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去感受詹天佑的爱国情怀。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仔细地去研读1、2段,我让学生找到“毅然”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个词的妙处,看能不能换作其他词语,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中。我继续引导:“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了解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学生们开始按照我的思路去探究这个词语的内涵,“毅然”的意思显而易见。但是之前的困难和嘲笑却给这个词语带来了别样的精彩,在如此的嘲讽和困难下,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这足以看出人物内心的坚定,詹天佑对于国家的热爱和自己的责任意识被这个词语充分地诠释出来了,而换作别的词就完全失去了这样的效果。
  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不能忽视词语的重要作用,要以课堂为阵地,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深入的思考,体会每个关键词的好处和作者用这个词的初衷。
  二、把握细节,细细思考
  文本细读中,那些细节是我们不能放过的,细节描写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动作,抑或是一个标点符号。在文本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学生去仔细体味,深入进行思考,学会用细节感悟文本的技巧。教师可以以课堂为阵地,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发现细节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在细节的把握上还无从下手,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提示学生从哪里进行探究。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引导学生去品味文本的细节。我采取了自主阅读的形式,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要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细节之处找出来,一起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有的同学说:“我注意到了洪教头开始说了‘来来’,后来成了‘来来来’三个字,我觉得这突出了他狂妄傲慢的性格特点。”有的同学说:“我注意到了林冲‘躬身施礼,起身让座’,这里看出他是一个谦虚有礼之人。”还有的同学说:“他的这个性格我也看出来了,是从他的‘不敢,不敢’看出来的。”……很明显,学生们在细节的把握上还是独具慧眼的,当然,也有的同學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做引导,从词到句慢慢渗透,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
  教师在引导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细节把握中发现文本人物的性格特点,发现文章内在的精神特质,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关注情境,品味情感
  “潜心会本文,入境始与亲”,这是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阅读的期望,鲁迅也曾说读书要“把自己放进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中,去感受文本中精神力量对自己的影响。真正走进作品中,就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地从作者的设置点出发,去感悟,去品味。虽然情境创设很重要,但是教师特别要注意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质,不能夸大地去追求美感而设置一些学生无法融入的情境。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最后的姿势》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入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细细品味人物的品格,这个故事中写出了一个普通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而牺牲的故事,这是在用生命去爱自己的学生。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流下感动的泪水,但是学生没有亲历过地震,也许不会懂得死亡意味什么,生命对他们而言承受之轻。于是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汶川地震的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地震的危险情境,让孩子们去设想:如果你是谭老师,你会怎样去做?在这样的情境中,再深入人物的内心深处,理解起人物的品质就变得容易多了。在文章中,“看见一块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这句话我也让学生进行了换位思考:“如果是你看到石头,会不会捡起来?你平时是怎么做的?有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过?有没有爱一个人到事事尽心的程度?”学生在我的发问下进行了思考,立即懂得了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无尽关爱之情。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不妨采取角色换位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主人公,怎么处理类似的事情,这样体悟出来的情感才更真实和细腻,才是真正与文本进行亲切的对话。
  总之,文本细读要拒绝浅表化和粗略化的阅读,拒绝模糊和零碎的阅读,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中这些闪光之处,带领学生感悟文本的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慧芳.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周刊,2019(10):67.
  [2]翟清涛.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2019(09):160.
  [3]陈洁.趣味引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小学生(下旬刊),2019(03):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