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周西政:让学生还教育一个“奇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校:见证奇迹
  本刊记者:能分享下您担任校长前前后后的教育故事吗?
  周西政:1998年9月,我在刚成立的莘县实高担任了该校建校后的首届年级主任,莘县实验高中自建校之初便被定位为与县一中并列的重点高中,当时的我,肩负着开创实高“开门红”、迅速打开学校知名度的重任。那时,我和妻子孩子住在学校相当简陋的职工宿舍里,早起晚睡,拼命工作,但我所带的实高首届学生在2001年的高考中成绩斐然,该级学生李红玉考入清华大学,打破了莘县14年没有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历史,莘县实高也因该级学生的出色表现而博得了一个满堂彩。再后来,我担任了实高的副校长。
  2008年9月,我开始担任莘县二中校长。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二中建校于1951年2月,这所地处乡镇的农村普通高中,曾一度因为办学困难而不得不从乡镇迁校至县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校的招生极其困难,学生基础但凡好点,或但凡有点门路,家长便不会选择送孩子到这里就读;学校的老师特别是优秀老师,曾一窝蜂地闹着要调离……
  但现今的莘县二中,已成为了一所享誉周边,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一定影响力的课改名校和育人明星学校: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在省级教育部门遴选推荐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专家评选出了400个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莘县第二中学“1+N”的德育工作经验赫然在列;2018年9月1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公布2017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名单并做好2018年度案例推荐工作的通知》(教基司[2018]43号),公布了经过各地推荐、培育研究、专家遴选等环节,教育部认定的包括北京市海淀区等31个区域、天津市第二中学等59所学校在内的2017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名单,其中,莘县第二中学上榜——据悉,山东省共有12所学校获此殊荣,而同时获得以上两项荣誉的学校,全国只有5所,莘县第二中学是山东省唯一一所。
  奇迹源于改变
  本刊记者:担任校长期间,您印象最深刻的改变是什么?
  周西政:刚到莘县二中担任校长时,当时的莘县二中正在濒死边缘徘徊,如何将这所莘县老校带至较为快速的发展轨道上来,是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担任校长后,我们建平安校园,创高效课堂,逐步使学校走向正规。但乱世需用重典,痼疾需下猛药。为彻底打造一个崭新的二中,我们痛下决心,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结合莘县教育现状,决定迁校。为此,我们四处奔走游说,争取各方支援。终于,在2010年8月,莘县二中得以搬迁至莘县城区。
  迁校之初,经常地,我和当时学校的主要领导共谋学校发展方略,几个人争辩、论证,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以至忘记了时间,常常是一个会从早开到晚,乃至通宵达旦,直至一个经过充分论证的办学建校之良策从中产生。
  我们绝不闭门造车,时常驱车至外地名校,住小旅馆,吃地摊饭,以极其诚恳的态度向别校求经寻宝,在探求别人的“秘笈”方面, “明察暗访”、刨根问底,直至对方不厌其烦。后来,我们在二中发起成立了全省首家“高中教育咨询委员会”,聘请社会贤达和学生家长担任委员,搭建了学校、家庭、社会联合办学和民主办学平台……
  我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必须观看《新闻联播》《弟子规》《〈论语〉心得》《复兴之路》等視频节目,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他们的见识。我们注重感恩教育,使学生有了进步动力之源。我们引领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渐渐地,学生给家长、初中老师写封信,给父母洗洗衣服洗洗脚,给爸妈做顿饭,每天睡觉前必须洗脚等活动蔚然成风。学校成立了近20个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形色色的多彩活动,使得学生可均衡全面发展。我们努力营建进步的校园文化:出版彩印四版面的校报《晨风报》;创建学生电视台,由学生主持、制作、录播的系列节目,在教室外和学生宿舍内营建的内容定期更换的“二中校园文化长廊”……
  为使二中学生全面进步,我们坚持德育为先,实施“1+N”育人,促进精细化管理,把德育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人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领域育人”的“多元育人体系”,用心灵培育心灵,提升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人员”体现在所有教师都担任导师,班主任任主任导师,采用“1+N”的形式,一位教师负责10-15名学生,运用导心、导学、导行策略,对所负责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成长全面呵护与帮扶;“全过程”是指导师的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全领域”具体表现为从课堂教学、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
  奇迹由教师指挥
  本刊记者:您认为教师在一所学校的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您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周西政:早在迁校之初,我们便充分认识到了教科研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巨大推动作用,莘县二中的教科研活动也随课堂教学改革而风生水起。一开始教师对撰写教育随笔、教育教学论文并不感兴趣。
  “每名教师每学期必须向校报《晨风》投两篇原创稿件,完成者奖,完不成者罚。”我们是这样拉开学校教科研活动序幕的。随后,教科研课题申报、校本教材编纂活动也逐渐多起来。仅在2012年的省级高中课题申报中,莘县二中的18个申报课题均获立项,占全聊城市所有高中科研课题获批数量的一半以上。18个课题中有两项为省级重点课题,和“一五三”关联的课题达15项之多。在2013年10月,18项省级课题已全部顺利结题。近些年来,学校承担的数量众多的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此外,学校成立了德育教研室,通过老师个人申请学校行政办公会研究同意,最终确定了20名兼职教研员,在成长记录、主题班会、谈话和活动记录、大课间等几个关键环节上进行研究,具体负责各个德育环节的教研工作。学校还成立了 “‘一五三’课堂教学名师工作室”,聘请了校内32位优秀教师做兼职教研员同时也是“名师”,从导学案的制作与使用、课件制作、小组建设、学生晋级、学生课前培训、课堂高效合作学习、学生展示、学生点评、学生评价等多个关键点上分工研讨,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同时,也使学校广大教师获得了成长甚至受益良多。“以前不是不知道教科研的重要性,之所以不愿意参与,一是没有教科研环境;二是实在没有具体切入点,感到没有‘抓手’。学校大力推行‘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与‘全员育人导师制’,但我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问题即课题,有了问题,参与教科研的热情也随即被点燃了。以前二中老师在职称晋级评定时,往往受限于论文、课题什么的,现在这个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了。”莘县二中“‘一五三’课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化学教师王春丽如是说。
  几年来,我们曾聘请魏书生、郭继承、曾庆伟等著名专家学者进校园为我们开展教师培育,也曾派出数量众多的老师赴各地参加各种论坛和赛事活动,成效显著。为此,学校对教师培育的计划便是“请进来 送出去”,将聘请更多的专家进校园,将更多的老师“送”出去打磨,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轉变。
  奇迹由学生谱写
  本刊记者:能举例说明在您的举措下,学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周西政:2012年4月,莘县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提前一个月通知各学校均要在体育节开幕式上进行400人大型团体操表演。接到通知后,莘县二中却犯了难:当时学校在校生仅有不到1000人。一下子选出400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难度最大的还不是人数,是场地。迁校办学后,莘县二中只有一个“晴天一层土、雨天泥一层”的小操场。这样的场地如何排练?有的人提出应该弃权,但我说放弃不是我们二中人的秉性,要相信师生的创造力。最后,学校决定由高一年级出面解决这一难题。于是,根据学生报名,从当时523名高一在校生中选出了400名参加表演。一开始组队时,场面有些滑稽,400人中,个子最高的1米91,最矮的1米41,体重最重的200斤,最轻的70斤。这群“草台班子”,集体做个广播体操都难以整齐划一,又怎能在全县人民面前亮相呢?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课余时间里,就是他们,在我们的那个小操场里摸爬滚打(常常在排练结束后,每个人都成了“泥猴”),硬是磨出了一出名为“和谐盛世·灿烂青春”的历时十分钟、分三个部分的文艺团体操。节目报到县里参加彩排,却打动了大会组织者,被决定最终压轴出场。正式表演时,莘县二中学生在最后将一面硕大的五星红旗在会场徐徐展开时,他们为自己的震撼表演画上了一个惊叹号。团体操表演,在所有的学校里,我们学生的体型是最参差不齐的,服装是最简陋的,物质投入是最少的。之所以能那么成功,打动领导与群众,应该是这批孩子身上展现出的精气神!
  这件事之后,直接促成了我“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生定会还我们一个奇迹”的教育理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