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的多元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课堂教育中融入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及时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不断优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多元评价不仅满足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创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关键词】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39-02
  一、多元评价的功能
  评价是引导学生正确开展学习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正确的评价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激励和改善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老师适时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触动,这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因此评价的多元需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评价不仅需要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诊断功能,避免其步入思维的误区,还对学生起着自我反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是一面镜子,通过评价,学生会对自己产生全面的认识,对学习行为作出自我判断,不断优化学习过程,达到自我监控,自我进步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评价形式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个人能力的构成中,学生需要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不断优化自身。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展开自我评价,这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重要途径[1]。小学生学会自评有利于形成对自己正确的认识,“知人难自知”,要达到自知就需要不断的审视自己,锻炼自己的自我认知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由模糊到清晰,由全面到具体,不断勾画出对自身评价的轮廓,不断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将评价一步步向具体化、客观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
  2.师生互平
  平等是一种理想状态,小学生渴望的是老师与自身之间的平等,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进两者之间的距离。老师在教学中常常评价学生,而学生却未尝体验过评价老师,双方之间的评价权利不对等。师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意义,在于两者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发言权被充分重视,在师生互评中,学生与老师的思想相遇、师生情感得到交流,学习氛围更加民主、自由、开放,在评价老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课堂对自我的重视,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两者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这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也相应提高。
  3.学生互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学习中,小学生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困顿中,因此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调动评价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对彼此的评价,相互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进步。通过学生互评,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为了能够准确评估对方,就必须认真观察对方的学习状态、倾听对方的语言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印象,更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对方的优缺点[2],更能找准自己学习上的漏洞,以便改正自身的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以及口语表達能力,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互评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且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学生在课堂的表达欲,是符合语文新课标积极提倡的新理念。
  三、多元评价的具体方式
  多元评价的具体方式关乎语言的使用,如何用用恰当、正确的语言进行评价是多元评价尤为重要的部分。
  幽默化的语言作为语言艺术的关键,不仅能使人产生愉悦感,还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评价中,使用幽默的话语更能让人接受评价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评价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
  评价用语不能一成不变,套用模板,固定不变的语言会使学生丢失对评价的兴趣,失去思考的能力。因此评价词需要时常更新、层出不穷,让学生对评价时常保持新鲜感。
  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将口语、体态语和身势语相结合,使评价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学生能在一次拍手、一次握手中倍感激励、信心倍增;能在竖起的大拇指、轻拍肩膀中感受到两者之间的交流;能在真诚的赞美、坚定的表扬中粲然一笑。
  参考文献:
  [1]李芙蓉.准确定位  凸显特点  多元评价——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4(17):78.
  [2]苏淑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评价[J].黑河教育,2012(04):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