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培养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学学习中不光有代数运算、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前提。数学教师要科学整合数学阅读资源,重视数学阅读的技巧指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读,会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阅读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220-01
  通过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常常被忽视,才造成教学效率低。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数学阅读。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习惯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做题前让学生先读题目要求;讲解例题时,让学生代表或学生自己读题,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明白题意,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1.2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数学例题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精心设计的,要引导学生阅读例题,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为增强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掌握数学阅读技巧,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写阅读提纲,帮助学生迅速把握课本要义。
  1.3 培养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
  在平时作业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中很多是学生读题不够完整造成的,教师教学生正确阅读:先完整读题后再解题,对于初次阅读无法理解的题目要重复阅读,最后把答案写好后再次完整阅读,不少错误就是在最后完整阅读中发现的。平时常提醒,慢慢渗透,就会养成阅读题目的习惯,正确率也大大提高。
  1.4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除了阅读教材,教师还应提倡学生多看课外书,将数学阅读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课下用多种方法搜集数学学习材料,并互相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这不仅使学生学会利用多渠道获取信息,更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奥妙,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等特点,因此,数学阅读必须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
  2.1 概念课中的数学阅读
  数学教材上有很多概念、性质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不容易理解,因此,数学概念要精读,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教学时,可提出有启发、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仔细琢磨,逐步分析,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如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提出问题:重点词是哪几个?你是如何理解的?把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引导反复读,讨论分析,挖掘概念中字、词、句的真实含义。长期坚持,学生在读题时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点,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也得到了提高。
  2.2 计算课中的数学阅读
  计算教学中要读算式、读法则,还要读中间过程。计算题出示例题后,先指名学生读题,学生读完后提问:从读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知道…通过读题,学生很快联想到了学过的知识。平时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引导学生遇括号不读括号,而是读它的运算顺序,如“…的差”“…的积”,这样的读题方式和文字题联系起来,明显提高了文字题列式的正确率。
  2.3 解决问题课中的数学阅读
  解决问题课上,要指导学生关键词句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读的方法和技巧。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标,如低年级用简单的图形或数字标注;中高年级要简单列出条件、问题或边看题边画图表帮助解题,学生理解了题中术语的涵义,弄清数量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结语
  总之,只有数学阅读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