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支架,培养审美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教材是最好的审美素材,内容、形式皆蕴含着美的材料,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生命的宽度,呈现生命的张力,促进他们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但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审美培养的方法单一,缺乏艺术美感,仅将审美当作教育的工具,没有帮助学生“立美育人”。部分教师为避免落入俗套,“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出奇出新,花样百出,将各种“新模式”叠加起来,将对话、探究、发现教学的策略不断翻新,依靠多样的材料对学生进行美的“教化”,但由于审美途径的不当,学生获得的只是抽象的认识,没有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的人格。
  纵观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师掌控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依赖于教师告诉他们美在哪里,学生在教师“面面俱到”的引导下产生审美的兴趣,获得审美的感知,但一旦教师放手,学生就会回到原点。美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环境美、人物美、情感美等内容,如果审美活动往往限于读出它的美或分析文章的结构美在哪里。教师要打破各感官之间的边界,将口、眼、耳、脑等联系起来,实现多种信息的传导。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审美评价过于注重形式,将汉字审美简单地理解为写的美。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选材、立意、表达等方面为学生搭建支架,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但部分教师只抓住好词好句让学生模仿,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师生以知识为中心,重视好词好句的积累,对文本的人文性、情感性缺乏关照,忽视了文本内涵的挖掘,学生在平铺直叙中产生审美疲劳。学生在解题技巧的灌输下,审美体验的机会被剥夺,难以从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在急功近利的环境下,师生倾向于“快餐”文化,没有将美的对象延展至生活,没有为学生提供分享美的体验的机会,学生的审美实践变得零散破碎。
  一、借助支架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识字是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义美。如,对子讲究平仄相间、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汉字具有音韵之美,每个读音有四个声调,学生投入情感去阅读,就有了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在错落有致的平仄变化、相互交错的声律变化、轻缓快疾的速度变化中感受到音乐之美,古人吟诵时常摇头晃脑、陶醉其中。古人虽不讲普遍话,古诗的最后一句使用韵母相同、相近的字或平仄统一,朗读时铿锵和谐。朗读古诗时,还要读出悦感,读出节奏。如在苏教版五上《寻隐者不遇》一课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读出其中的节奏,从“松下/问/童子”中读出期望,从“言师采药去”中读出失望,从“只在此山中”读出希望,从“云深不知处”读出无奈。
  汉字具有形美,受古代“天圆地方”认知的影响,汉字讲究均衡、对称,有着结构之美。汉字线条多样,有顿、提、挑等,不像字母直来直去,有独特的内涵美。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书法之美,感受其造型、用笔、风格、气韵,要为学生提供形象支架、范例支架,让他们能认识到笔画美、间架结构美。教师让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感受其中的形体、气韵,能在教师的讲解下意识到书法作品中的行笔、运笔技法。
  古诗内容简短,却胜过千言万语,里面蕴含着諸多的意象,承载着古人的情感。如红豆是相思豆,象征爱情或表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柳与“留”谐音,与友人相别时常用柳树,表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如在学习人教部编本一下《静夜思》一诗中,月亮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常表示离别相思与怀念故人之情。教师让学生朗读诗句,说说“思”“故乡”的意思,再出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看图,想象诗人一人身处外地,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学生会想到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小伙伴,想到家乡的小河、草地……)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孤单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感受作者内心的寂寞。
  二、支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直率,纯真,内心的喜怒哀乐会直观表现在脸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图式支架,能将枯燥的文字、抽象的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纳,从而激发他们的通感审美。如在苏教版六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读吟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等三个场面的描写,想象其中的画面,让学生说说:面对教师、同学的深情送别,肖邦是如何表现的呢?肖邦没有说话,他真的没有话说吗?他的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诉说,他会说些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肖邦想说的话。肖邦躺在病床上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用了“终于”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引领学生读、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材中的众多作品都蕴涵着美好的形象,他们都是学生学习的先进榜样,这些感人的事迹是审美的素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学生受这些形象的影响,会以一定的道德尺度规划自己的行为。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榜样的力量,让这些榜样的形象外化,能在支架撤消后提高自己的审美适应能力。如在苏教版六上《最后的姿势》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品读第二段,圈画出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让学生表演谭老师“拉”“撑”“护”的动作,说说从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什么?谭老师这一撑,撑出了什么?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使谭老师的形象更丰富、更高大。榜样支架的运用不能只取限于表面的认知,要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谭老师的恪尽职守、无私大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留白,要为学生留有自由想象、表达的空间,让他们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小学生具有天生的想象力,他们的审美想象源于他们对世界的感知与回应,教师要借助语言为学生搭建美好意象的支架,让他们从语言文字中审美联想。如在苏教版四下《春日偶成》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品读诗句,说说作者是什么时候出门的?当时天气怎样?一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淡云、轻风、午天、鲜花、垂柳、前川)还有没写到的吗?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有飞舞的蝴蝶、鸣叫的小鸟、游玩的小鱼……教师让学生用成语将这些美丽景致描绘一下。(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天气这么美好,景致如此美丽,一路上作者很开心,他会做些什么?在想象支架的作用下,有学生会想到编柳条帽子,有学生会想到去欣赏采蜜的蜜蜂,有学生想到去逗河边的蝌蚪……春天真美丽,地里的庄稼人、河边洗衣服的姑娘们在议论作者呢,他们会说些什么?诗人介意别人对他的议论吗?他说什么了?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只有回归到大自然中,发现春天的脚步,感受春天的美景,想象“云淡风轻”“傍花随柳”之境,才能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诗人心中之乐。
  三、支架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文化涵养最有效的表现途径是写作,小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写作要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写话,他们思维简单,缺少生活的阅历,以接受知识为主,教师要搭建情感支架,让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童言稚语。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他们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对美丑的概念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搭建情感支架促进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知、体验。高年级学生可以写想象作文,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架,再现真实情景,引发他们的美感享受。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有齐天大圣孙悟空、勇敢团结的葫芦娃、智慧可爱的喜羊羊、淘气有趣的米老鼠,这些卡通人物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放飞思绪,对这些卡通人物进行想象,说说对他们有什么样的了解。出示卡通人物“嘟嘟先生”,读范文,让学生听听嘟嘟先生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如果让一个卡通人物在你的笔下诞生,你打算给他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学生取了好听、有趣的名字后,发挥自己的想象,讲述卡通人物的故事。
  写作是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工具支架,为学生提供美的素材、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写出情感丰富的习作。教师每周利用阅读课时间让学生欣赏美文,获得素材的积累,能充分感受作品的形象,受到美的熏陶;在欣赏后,学生可以进行交流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习作的机会,让他们的思想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从而转化为表达的冲动,他们不会有“无米下锅”的窘境,不至于因缺失情感而语言干瘪,能引发更多的奇思妙想,产生倾吐的欲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支架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体验、想象,发掘学生的美育潜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责任编辑 范娱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