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难点。本文基于图式理论,结合送别诗,分析了图式理论对于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诗歌从意象、手法、情感的角度探究了诗歌图式构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图式理论 古典诗歌 送别诗
【中图分类号】G 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7-0005-01
1.图式及图式理论内涵的简述
图式就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所以我们把每个人头脑中都存在大量的对外在事物的结构性认识称为图式。人们习惯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称为图式学说,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图式这个概念是最为重要的。他认为,图式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
图式理论经由布鲁尔和特里耶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以来,图式理论又进一步深化,明斯基、安德森和鲁梅哈特是现代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图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大家对图式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认为图式是个体独有的知识结构。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图式是存在于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它和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或者学科的知识结构是有区别的。头脑中的图式因为大脑的遗忘规律,常常会松散些,不够系统,也存在熟练度的问题;但是教材或学科的知识结构却不存在这些问题。
2.古典诗歌教学中图式理论运用的重要性
图式是一种高级的学习策略,这种学习策略的形成更强调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首先,它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知识经过结构化后容易形成知识网络,易于记忆;其次,图式对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大有益处,被优化的认知结构易于激活,便于迁移。同时,图式理论在教学中更重视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建构与激活,能有效帮助学生降低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古典诗歌学习图式,激活已有图式,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诗歌,有效地改善学生读不懂、误读诗歌的现状。
结合张大均的《教学心理学》一书中运用图式理论分析影响读者阅读效果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学生古典诗歌阅读效果受影响的原因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图式空缺。学生在对古典诗歌进行解读时,缺少解讀该诗歌的阅读图式,因而难以对该诗歌进行解读。2.图式未被激活。学生头脑中有适合这首古典诗歌的图式,但是诗歌中的关键信息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已有图式,从而造成无法理解诗歌的内容。3.图式调用错误。学生在解读诗歌时调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但是该图式并不适用于这首诗歌,从而造成对诗歌的误读。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认识到图式对诗歌阅读的重要性,建立合理的诗歌阅读图式,并正确激活该图式,就能有助于诗歌的解读,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效果。
3.图式理论在送别诗教学中的运用
古典诗歌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接受古典诗歌文本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注意一点,诗歌的解读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所以帮助学生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图式尤其重要。根据波兰理论家英伽登的四层次说,我们可以从语音图式、意象图式、题材图式、情感图式等四个方面尝试构建古典诗歌的阅读图式。
送别诗是诗人抒发离别心情的重要诗歌题材,在苏教版必修、选修教材中也多次选择了《雨霖铃》、《梦游天姥吟留别》、《送魏万之京》等送别诗,体现了苏教版对送别诗题材的重视。我们就以送别诗为例探究图式理论在送别诗教学中的运用。
(1)构建语音图式。古典诗歌从诞生之初就与音乐密不可分,朱光潜说“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由此,在我们平常的诗歌教学中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诗歌的语音图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语音图式体会诗(词)人蕴藏在诗歌背后的深厚情感。比如诗歌《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反复诵读这首送别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句读、押韵等诗歌语音特点的把握构建送别诗的语音图式,又通过语音图式的建立,初步感受到隐藏在诗人柳永背后的深挚婉约的情感。以后学生再遇到送别诗就可以调动这个语音图式去感受送别诗的语音特点。
(2)构建意象图式。送别是一个特殊的情境,我们发现诗人在描写这样的特殊情境时会选用一些频率较高的意象,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这些意象图式,就能使送别诗的相关知识结构化,便于运用和迁移。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此诗中,诗人选用了“孤蓬”“浮云”来喻指分别后友人孤独的漂泊生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首诗的其他意象如青山、白水、班马等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了清新秀丽而又寥远廓大的离别场景。通过这些意象,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除了山、水外还有月、柳、酒等。学生构建成关于送别诗的意象图式,将大有益于学生对送别诗的深度解读。
综上所述,在指导学生运用图式解读诗歌时要引导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多种图式,除此之外还要联系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等信息综合解读诗歌,才能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朱光潜.诗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