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如何有效的融合深层的理解和表面的认识,是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基于学生“学”的脉络来让“教”的本质得到落实的“四策略”,可使学生的思维参与进来,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策略一:创设有效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通常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面对新鲜事物时会有想要探究的欲望,而且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而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则可以实现这一目的,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进而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的研读课本内容,根据课堂教学来布置和创设情境,创设出生动并且具体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大纲来让学生展开探究思考,进而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创设情境,对数学游戏规则进行设计。如可以设计“考一考老师”的环节,让学生随意的说几个数,教师快速的进行求和计算。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此时学生对教师进行提问,学生都具有非常高的积极性,他们有的说4个3相加,有的说6个5相加,有的说7个8相加……数目变得越来越大,学生想要将教师难住。不过教师总是可以较快的计算出正确的答案,小学生都非常想知道教师是如何计算的,进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以上案例中,通过游戏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的思维动机得到了激发,使他们进行了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将乘法计算引入进来,得到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策略二:借助肢体语言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能够获得真实、形象、直观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思维的难度得以降低。
以“认识‘>’和‘<’号”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两个数学符号非常抽象,学生非常容易将其弄混。基于此,教师想到了基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比轻重”,利用手指做出“V”的形状,告诉他们“V”这一符号好比在天平中两边物体具有相同质量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天平一边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者减轻,天平则会出现倾斜的情况。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手势来进行表示:如果左边变重了,“V”这一符号就会向左倾斜,呈现出“>”,反之也是一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与“<”所代表的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學时,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教师要通过合理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还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策略三:引导操作实践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人的双手与大脑有着特别强的默契,双手可以在大脑的支配下做相应的动作,大脑可以在双手做动作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所以,通过大脑与双手的配合,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大脑得到良好的发育,还可以让他们的双手得到有效的发展。
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卡纸,通过三色铅笔将它们的高和底标出来,然后让学生将两个三角形拼接到一块。教师这个时候让学生观察一下能够拼接出怎样的图形?学生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拼接得到的平行四边形中,三角形的底属于哪一部分?三角形的高又属于哪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策略四:引导合情推理
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能够对不同数学对象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入的理解。对于合情推理来说,“发现—猜想”是它的实质。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学会使用类比的方法,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让学生经历类比的过程,进而提升他们的推理能力。
例如,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与圆的直径这一知识点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在对直径的特征进行教学时,则可以利用类比的方式,通过合情推理来让学生进行深入性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联系直径的概念将问题提出来:“直径具有怎样的特征?半径与直径具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类比和合情推理变可以得到:在一个圆里面,半径的大小是直径的二分之一。因为在同一个圆里面,所有的半径长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同一个圆里面,所有的直径长度也是一样的;同样的道理,一个圆里面存在无数条半径,因此在一个圆里面也存在无数条直径。在最后,通过动态图来对这一推理进行论证。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入体悟数学本质,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有据可依。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让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组织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天补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