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绘本偶剧成为幼儿园小剧场项目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导读:
将绘本偶剧成品成为小剧场公演项目是实际的行动落实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教学理念。剧本从“创编—排练—公演”是此体系的重要环节,整个过程中,幼儿以自己的意愿进行创编绘本、借助偶剧中不同形式自行组队编排、到招募式公演,从而获得其蕴含的学习经验。“将绘本偶剧成为小剧场公演项目的形成体系” 作为培养幼儿深度阅读的一脉根基,也是作为园所园本课程建设中的之课程。
一.将绘本偶剧成为小剧场公演项目的体系课程实践形成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具体实施方案:
班级内通过谈话倾听幼儿对所喜绘本的交流,并推荐确立某一本绘本,开展绘本阅读集体教学活动,以改编、续编、自编等形式生发新绘本的创作,从绘本本身的文学性和图画的美学角度出发,产生了新故事、新情节、新角色并以此为剧本,鼓励幼儿自荐组长,由组长和小伙伴双向选择自行组队成一个个小团体,并进行分角色开始排练,尝试在小班段开展人偶、中班段开展手偶(提线偶、杖偶等),大班段开展皮影等表演形式,挖掘绘本故事中的词汇、节奏语句语气、肢体表达、以及舞美、道具等有益经验,在小剧场内从班级展演到年段招募公演,让我们的小剧场初有了灵魂。通过这短短的几周经历,老师的角色一直处在观察和倾听的位置,倾听孩子们在角色中的语言表达,观察孩子们在表演中情绪情感,注意营造鼓励、尝试改变、不断创新的环境氛围,并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淡化演出的结果。让孩子们坚信:只要坚持敢大胆、敢改变、有新想法,一定会有灵动的剧目搬上舞台,而孩子们从整个过程中体验了文学创作、团队建设、美学设计、合作支持等,他们的挫败能力、表现能力、团队精神、组织能力都获得了发展。
(二)重点对绘本创作的两大基本要素进行剖析解读。
幼儿绘本创作的指导方法来源很多,不少研究者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已经梳理出很多可借鉴的优秀经验和操作性强的指导策略。在秉承了大家的优秀经验为操作实践的手段外,我们必须要遵循绘本创作的两大要素做基础:文字的文学性和图画的美学度。
幼儿绘本中的文字很少,很多时候,因为孩子识字不多,这些文字是用来读给孩子听的,所以文字中有了适合幼儿理解的趣味性、简洁性、传达性等文学思想,才能让绘本内的故事为孩子开启小绘本大智慧的功能,并能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美、情景美、智慧美。让孩子们在创作文本中带着文学素养去创作,提升孩子们的创作思维,让创作出来的绘本文字能成为他们的“心灵鸡汤”。
绘本中的图画是最主要的表达呈现方式,如果能带着孩子用艺术的审美特质去设计:注重图形符号的个性表达、图片与图片之间的关联度、构图的审美度、材料的创新使用以及对色彩的整体节奏感这几项中去思考,此绘本图画从美学的角度会被孩子们追随和喜欢。
鉴于以上两者为基本要素去创作,这样的绘本创作是有一定深度和有灵魂的作品,能提炼孩子创作的思源和水平。
以读绘本《礼物》为例,用解构的方法来设计创作自己的新绘本故事《礼物》。
解构:有点像平时孩子们因为想了解一个玩具的内部而动手拆解,通过拆解看到玩具的内部构造,于是就可以重新组装了。
1.读此绘本,第一步为读文,尝试着把文和图拆开,先看文字的结构,重复且富有节奏感的句式与段落:
2.第二步为读图,将图这样排列,你能找到隐藏在图里的规律吗?你也可以按照这样的镜头语言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3.第三步图文结合、创作求新,我们可以开始自己的创作,一本全新的《礼物》就要诞生。如果能在孩子思考编图、画图中,也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礼物》的原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們“万物都有用”的生活智慧,你又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什么呢?此类问题的思考适合在大班年龄层去设计投放,通过这样的思维设计,既能让孩子获得课程的挑战性,获得优秀的学习品质,同时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进行删减式创作而注重个体差异。
二.将绘本偶剧成为小剧场公演项目的课程价值取向
将绘本剧成为小剧场公演项目的课程实施形式,蕴含着当今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取向,这主要表现在:课程的定位由“学科中心”转向“经验中心”;课程的源头根植于孩子是主人,从自编、自导、自演公演,是生动开放的表达;课程的目光是指向培养孩子们深度阅读的习惯和方法。
(一)课程的定位由“学科中心”转向“经验中心”
学习指南,解读实施《指南》应把握的几个方面中提炼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中进行,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要重视学习品质,敢于尝试、探究,乐于想象、创造,同时关注领域、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整合。更需要尊重孩子们发展的个体差异。基于以上的导向,在生成这个课程体系中很好地进行了理念到实践操作的转换,由众多的学科目标整合为一,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走进游戏并在过程中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改错、去商讨、再修改、再合作,孩子们所有的学习都存在于游戏的过程中而获取经验从而获得发展。
(二)课程的源头根植于孩子是主人,从自编、自导、自演、公演,是生动开放的表达。
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没有统一划一的内容,一切来自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及智慧,从绘本的创作开始,允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绘本;通过探讨、合作、删减到定剧本,需要有团队协调和挫败抗衡能力;从编排自演过程中,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当被推荐进行招募公演中,成功和体验并存。这一系列的课程实施,孩子是课程的主人。
(三)课程促进孩子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并伴随孩子的成长。
阅读贯穿于孩子们的一日教学活动之中,大家是否思考过他们的阅读方式?在日常的阅读中是属于浅阅读或深度阅读?在曹文轩老师的文章中读到:孩子现有的阅读都属于浅阅读,这种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这种阅读的过程是片刻的、短暂的,带来的愉悦仅存于阅读的当时,在书合上以后,愉悦也随之消失了。而深阅读的愉悦来自于思索、品味,阅读者的乐趣不仅仅在文本所给予的那些层面上,还在于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所以看孩子们的深度阅读,在浅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某种途径,来帮助儿童建立与阅读文本相关联的延伸、拓展、探究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我们称之为儿童的深度阅读。
将此课程作为深度阅读过程中的持续、探究、拓展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而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是孩子们兴趣浓至的一种角色游戏形式,借助这些力量让他们从一本绘本、一段阅读、一台偶剧走来,让深度阅读之习惯在儿童的心里生如夏花般开放、蔓延、生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