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理解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理解万岁,是我们读中学那个时代比较流行的词语。其实无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尤其是在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名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更离不开理解。一方面是学生理解老师,另一方面是老师理解学生。现就作为班主任来讲,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沟通是打开理解的大门
  记得在刚入学时,分配到的教室非常脏和乱,我作为新班主任,拿起笤帚就开始做卫生,此时,有一部分学生也自发地加入到此行列。班主任一个小动作,带动了学生的行动,这是一种无声的沟通。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语言、眼神、动作等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也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QQ与微信聊天等的间接沟通。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班主任必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真正理解学生想要干什么,做到正确引导学生和管理好学生的言行。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的沟通, 要敞开沟通的大门,然后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万岁。
  二、鼓励是理解的催化剂
  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在中学阶段是不被重视的对象,学习成绩也不太好,甚至许多人是被另眼相看。学生的自尊、自信受到一定程度的摧残。散漫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破罐破摔思想严重,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常常表现为:不思進取、得过且过、混日子等等。入学不久,诸多的不良习惯、思想在班级的管理中逐渐显现出来。作为班主任,从心理上首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这种行为,这种表现,我们要努力地、积极地、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例如,男学生有抽烟的恶习,有时明目张胆地在老师面前就抽烟。对于这种行为,一方面老师要了解学生养成这种恶习的原由,已经是时间久远,在中学的时候习惯已经养成,要想一下子就不让学生一根烟都不抽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针对于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抽烟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要让学生知道在学校抽烟、在老师的面前抽烟是不允许的。要鼓励学生加强信心,与恶习做斗争,减少抽烟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要适当的引导和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哪怕是今天比昨天少抽了一根烟,也是值得表扬和肯定的,这样学生会更有信心继续与恶习抗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原来在中学的时候是不被关心和重视的学生,现在天天有老师在关心和鼓励我,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受到表扬。针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再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的进步非常大,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与协作,学生认为老师非常理解学生的处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认可和接受了老师的帮助和管理,学生的进步会更快,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三、爱是理解的基础,也是最高境界
  师德的灵魂在于“师爱”。在学生还没有尊师的时候,先做到爱生。心里有了学生的理解和宽容,便一定会有“化险为夷”“冰土解冻”的时刻。记得刚带班主任时,有一个女孩很不好管理,在班级里算是“老大”,同学们都怕她,都得听她的,不听的话就要挨打,而且在学校还不敢告诉老师。这让我很头疼。但是,通过在第一个学期的两件事情,使这种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一件事情是这位同学因为一件小事情把同班同学打伤了,让家长知道了,告到了派出所,派出所出面处理要对她进行拘留处理,这时她害怕了。毕竟她才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呀。她恳请老师出面进行调解。挨打同学的家长,总算在老师的调解下同意私了了。当她到同学家赔礼道歉时,又与对方家长发生了争吵,使得事情进一步恶化,最后她有了吃安眠药自杀的念头,幸亏家长发现及时才挽回了生命。通过这件事情,作为班主任,我并没有批评她,而是通过谈心、教育,使她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自身行为的错误。这件事情之后,她的嚣张气焰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从她的内心里,还是没有真正佩服或服从班主任的管理。
  这件事情之后没多久,又发生了另一件事情。不知道又因为什么,她在放学后挨了别人的打,头上受了伤,在医院急诊科缝了十四针。我得知此事情后急忙赶到医院看望,在她手术出来看到我后,眼泪忍不住就流了下来。我握住她的手说:“老师知道了,现在什么都不要想,安心养伤,老师和同学们还都等着你回去上课呢!”后来我又到医院看望了她几次,从言语中看出,她很感激老师,因为老师没有因为她犯下的错误而歧视和放弃对她的教育管理。说实在的,当时我心里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学生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俗话说得好“人心都是肉长的”,当一个人的心灵真正受到震撼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学生会从心底里真正服从和理解班主任的教育,教育的效果达到了极致。出院后在班里当着她的面又表扬了她的勇敢和坚强,因为她在伤口缝合的时候没有麻醉,并鼓励她以后好好表现,号召同学们向她学习。从那以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位学生的表现非常好,再也没有发生过打架的事情,而且也非常听老师话。我想,也许是我对她的理解感化了她。
  班主任不仅要有爱的情怀,还要把握爱的艺术,必须结合学生的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学生成绩及当时的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就是对学生的示爱过程,要经过思想分析,进行心理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和方法,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关心爱护是对学生的爱;高标准、严要求是对学生的爱;有时视而不见,故作不知,体现出的也是对学生的爱。适当的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条批语,点点滴滴都是对学生的爱,都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只有在爱的基础上,通过沟通、鼓励、换位思考,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相互理解,共同创造和谐班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