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动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承担着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利用身体练习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学习,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与知识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课程教学标准的相关要求。对此,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正确掌握目标引领内容,严格落实体育课程改革,强化课外锻炼,从而促使学生实现身心健康。
  关键词:体育学习;身体练习;体验;动因
  作者简介:刘焕其,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体育教科研、体育心理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动因研究”(课题编号:120157453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0-0042-02
  一、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因
  体育学习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教授与学生身体练习体验获得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其动因主要是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原因,即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受内部驱动因素的影響,会产生运动的需求,并最终形成外部行为活动。笔者认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身体运动是人生命发展的需要,人体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发展属于自觉性的存在,在人类身体发展的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体现。比如,在婴幼儿时期,人的身体主要学习、练习动作;在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学校通过组织身体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动作技能。调查发现,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最为突出,主要通过身体表现行为、认知与情绪,适宜的身体动作等刺激身体运动,在此基础上,这种身体运动的刚性需求通过目标导向驱使,强化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因。[1]
  二是促进身体发展的动作选择,身体动作属于身体练习的基本单位,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身体工作主要是通过肌肉进行外显,其背后存在极其复杂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同时,身体动作属于人类适应外界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人体应按照一定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及练习负荷等要素进行相应练习,且反复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在满足原始身体需求的基础上选择练习动作,并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应用各种技能与动作,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三是积极进行身体练习体验的学习动因。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体应将原始的运动需求转换为适合个体发展的动因。由当前学校的课程形态来看,体育课程主要是完成身体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应将学生原始的身体运动的刚性需求转化为体育学习的动力,并充分考虑人体的运动认知、心理感受及基本行为等因素。此外,教师还应将运动技能分为身体动作、动作技能以及知识技能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以构成基本的学习层次。
  二、目标引领内容的内涵
  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体主要通过适宜的练习刺激形成良好的身体行为与运动认知,从而具备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构成体育学习的动因。笔者认为,只有具备动因,学生才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但在此期间,还需要引入激励机制以保障体育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均需围绕课程设计目标展开,从而使教学朝着预期目标发展。
  1. 将学生的原始本能转换为目标行为。人体的运动需求不一定会发展为完善的身体动因,学生虽然具备原始的运动需求,但不能直接形成身体练习的行为倾向。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具备积极的身体体验,才可能将身体的原始运动需求转化为学习动因,从而更好地完善身体。在目标导向行为中,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是身体练习,达成既定目标后便会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并转化为体育学习的动因。当身体练习成为目标行为后,体育学习动因就会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因此,为了确保动因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在达成一个学习目标后,教师还应提出新的目标,以确保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因保持在较高水平。[2]
  2. 通过目标引领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师也应充分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课程教学流程,并制订具体的体育课程目标。实践证明,通过目标引领,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身体差异,选择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之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动因。由此,在确定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除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外,还应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基本体育需求。比如,在组织篮球运动期间,教师就应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篮球运动水平选择教材内容,将课程目标拆分为学年、学期、模块以及单元等目标,以充分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同时,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概念,使之充分认识体育活动对于生命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而自主选择体育运动的方法与技能,在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 通过目标引领充分保障体育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制订完善可行的课程评价标准,同时,教师还应在结合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身体与认知能力为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三、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练习措施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未全面了解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学生的体育学习价值处于混乱的思维模式中,以致教师在教学期间无法正确认识课程目标,且课程定位并不准确,分层学习存在问题。对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动需求与已有的体育学习水平等因素,在每一节课的操作性目标中融入课程目标,选择适宜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学生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3]由此,教师应在深入了解目标引领内容的基础上,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措施:   1. 结合本能需求与课程目标教学。在目标引领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活动,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运动发展需求与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目标行为导向激励措施将学生的身体原始运动需求转化为积极的体育练习体验。这样便可以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生命价值的意义,并结合学生的本能需求与后天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将身体需求转化为自身的目标导向行为。
  2. 选择恰当的体育内容教学。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學目标要求学生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关注长远的发展利益与身心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运动爱好,在结合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更多的体育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积极组织体育教学活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体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选择恰当的体育内容的基础上,优化课程教学,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3. 制订激励与超越课程目标。教师应在遵循课程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教育学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使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在心理与行为方面强化学生的外在行为,将体育学习动因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做好教学的价值判断,促使学生将体育学习转化为内在行为,结合内部与外部刺激需求,由动作技能形成至运动技能掌握的全过程,不断超越自我,满足自身的体育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4]
  本文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需求,在遵循身体体验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完成运动技能的体验教学,构建身体练习的教学思维方式,以便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安军,俞昌页.基于库伯“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以“函数”概念教学为例[J].上海中学数学,2017,(Z1).
  [2] 饶宁,陈怡.设计与实施拓展青少年生涯能力的研学活动——以深圳—香港金融主题研学营为例[J].中国教师,2017,(9).
  [3] 叶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体验式教育”教学方式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6).
  [4] 沈可,陈英军.高校体育舞蹈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责任编辑   朱泽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