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追求高效课堂,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學中的引导作用。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需求以及性格特点等等,融入生本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主要动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动、有趣、真实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一些数学问题,这也是新教材中所倡导的。与此同时,教学情境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创设,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知识、探究知识以及获得知识,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才更有意义。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中,教师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主题为“买与卖”的教学情境。开始上课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具摆在讲台上,这些教具包括饮料机、叉子、杯子、盘子以及不同面额的纸币等。之后教师创设情境:“我们今天临时开一个餐厅,我们化身为这个餐厅的服务员和顾客进行买卖交易。”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分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相同的人民币,学生在买与卖的练习过程中,认识人民币。这种教学情境还原了实际生活场景,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同时还应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计,保证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紧扣课本教学内容,要有智慧含量,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问题的设计才具有重要价值,更值得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由学生自主探究,如果提出的问题较难,可以采用生生共同探究的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教师提出问题“找到24的因数”,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出24的因数,学生在找因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找到24的因数并不难,主要是要找全24的因数比较困难,学生找完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回答是如何找到24的因数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让部分没有找全24的因数的学生上台讲一下自己的思路,其他学生可以找出该学生存在的不足,帮助他完善思路。最后教师再请一名找全24的因数的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让学生共同探讨、总结找因数的方法,总结因数的特征。
三、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构建高效课堂,还应注重课堂实践,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还应加强课外实践,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时,教师为学生布置课下实践活动任务:统计本班学生一周内的上网次数,算出平均数,并制作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开展调查,通过询问等方式获得本班学生一周内上网的次数,并将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然后制作成条形统计图,最后学生根据制作的条形图,得出相关的结论。学生完成任务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学生对整个实践过程简单说明,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教师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表扬完成好的学生,同时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作业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巩固练习这一环节,并精心设计练习作业,提高学生巩固练习的效果。在设计练习作业时,应遵循现实性、发展性以及活动性,其中现实性要求练习作业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作业的生活化;发展性要求学生通过练习作业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活动性要求练习作业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练习作业应更加开放,更具针对性,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学生上交完作业后,教师还应开展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学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不断完善学生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首先是基础性作业,教师为学生布置了简单的分数乘法的计算题,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口算快速完成;其次是提升作业,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要带约分的、用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还有混合运算、运用简便算法等计算题;再次是拓展性作业,教师应为学生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先让学生自我检查,将做错的题目改正过来,之后进行同学互评,一方面找出错误的题目,另一方面评价是否书写规范。学生互评之后,再交给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与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出不足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弥补学生的不足,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五、结语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想要构建高效课堂,还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在新形势下,构建高效课堂,还应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且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成绩逐渐提升。
(责任编辑 林 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