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高年级是学生的重要启蒙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即将步入青春期,容易出现敏感、叛逆的心理。想要改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要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找到了适当的防治措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师的努力下做到因材施教、個别化教育、对症下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并消除叛逆心理;采取适当的方法关爱学生,帮助他们改变自己,培养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接触外界的事物越来越多,内心情感也越来越丰富。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小学生步入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容易出现敏感、叛逆、骄纵等心理,出现厌学、不听话、反抗教师等行为,教师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操之过急,要懂得循序渐进,分析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情产生反感的激烈情绪,故意做出与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高年级小学生正逐步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我意识的日益增强。在处于“自我过渡”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他们萌发独立、摆脱父母监护的迫切愿望。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会对很多事物抱着不积极、不在乎,甚至反对的态度,使用各种手段来展现“自我”。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经常会试图摆脱对自己的束缚,试图凭借自己的能力打破各种不平衡的状态,试图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在这过程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逆反心理程度。
  第一,许多父母保留传统的、专制的教育思想,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他们会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不成熟,一定要遵守自己的要求,不能违背父母意愿。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缺乏导致双方思想上对立,互相不理解。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行为是错的,学生厌恶父母的蛮横不讲理的态度,且对待父母的无差别指责,学生感到无助,以致对父母的想法和做法产生反抗心理和行为。
  第二,父母缺乏对孩子心理变化的认知。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生失误时,很多父母仅仅是盲目地斥责,没有和学生认真、冷静地分析失误的原因、商讨防范再出现错误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下,会渐渐失去了认识自身错误的信心和勇气。
  二、改变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措施
  要想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要从教师和父母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
  1.从教师的角度,给予尊重与关爱
  第一,尊重、信任学生。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就自己要做到先尊重信任学生,少惩罚与训斥,多沟通与谈心。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及时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芽,并采取有效措施去进行疏导。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与要求,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例如,笔者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因为成绩差、行为表现差,让其他教师和同学都非常失望,而他的父母也不配合老师工作,对他溺爱过度。于是,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心,了解他的想法。从交流中笔者知道,他从低年级到高年段总是活在批评声中,由爷爷奶奶带大,严重缺乏安全感。找到问题的症结后,笔者积极与父母、科任教师沟通,还将班级部分工作交给这位学生,只要他有一点进步,笔者就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变得认真,与同学能和谐相处。
  第二,正面看待学生的成绩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都十分渴望得到关注、了解和关心,不喜欢被责备、批评、冷落。作为教师,不能只片面地注重学生的成绩,要根据学生的人格、在学校的表现、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评价和教育,只有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信任、被关爱,才能使他们产生安全感。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大部分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因此,教育首先要着力提高自身素养,与掌握一些心理素质,将育人的技巧和艺术相结合。其次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态度,要关心、尊重、耐心、爱护学生,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异常行为,并非是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需要教师认真探索其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用恰当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
  2.从父母的角度,学会交流与倾听
  第一,注意合理使用语言。语言能带给人正面的力量,也能使人受伤。所以,父母在对自己孩子说话时,要注意自身的语言内容和语调。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接受命令,讨厌被控制、被强迫和被规定,像“必须”“立刻”“禁止”这样的命令式词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相反,父母如果用“我们”代替“你”,用“你觉得这样对不对”代替“你就是错了”,利于慢慢和孩子进入交流的空间,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小学高年级学生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重视并正确看待子女的这一重要时期,尊重他们的意见,让语言成为改善关系的“润滑剂”。
  第二,学会耐心倾听。发生问题时,父母可以先进行提问,然后再倾听孩子的想法。缓和抵抗最重要的方法是提问并仔细倾听,而这两者都需要忍耐——恰恰是很多父母缺乏的。面对处于逆反心理的孩子,父母必须控制冲动的情绪,思考孩子做法背后的原因。对孩子进行提问并耐心倾听,得到孩子的答案后,再与其深入交谈,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育的有效性是加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摆脱传统道德教育困境所必需的,这取决于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家长、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久而久之导致矛盾激化。因此,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时疏导、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甲针.青春期困惑与团体辅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