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的帮助;
关键词:数学课堂;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给全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教育教学工作更为明显。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带来了冲击力,给教师带来了很多方便。正确合理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战场。因为信息技术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以及逻辑思维的限制。以真实的色彩、逼真的声音、形象的画面,给学生提供了视觉美、形象美,从而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思维、想象。增添了课堂教学气氛。因此,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就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素质能力。
跟传统课堂相比,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替代了大部分的黑板功能,减少了板书时间,节约了教学时间。传统中的数学课堂需要抄写例题,展示习题解法,教师边讲边写边擦,这样会浪费时间。而今,作为教师,恰当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用自己亲自编制的课件或者下载的课件,应用到课堂中。并且这个课件能重复使用,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对不理解、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思考。尤其在教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更容易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进行正方体的初级变换教学,将正方体从展开到立体,再展开。从而发展学生初级空间想象力。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展示正方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构建立体图形骨架。再分析立体图形的框架、端点、棱长、角度等参数。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部分。提升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做到了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两大核心素养。可见,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减轻了学生负担。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更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解决无法操作的数学题,比如,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公交车上下车的情景,先数一数车上有几人,开到下一站,有乘客上来,上来几人?这时公交车上一共有几人?运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公交车又开到下一站,有乘客下车,下去几人?又运用了什么数学方法。让懵懂的小学生很直观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做到了自然渗透,不是照本宣科。通过观察、比较、筛选等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建立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数学核心素养。再如,在小学数学的圆面积,圆锥表面积等教学内容时,用讲解及操作方式难以解决,这时用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作用。甚至可以用动漫方式展示圆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把圆分得越细,越接近长方形。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思维,而且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也无需用语言去向学生作空洞的阐述,靠这一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维、去推理。这一情景反复播放,学生就会不停的体验、理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含义,学生的“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就水到渠成了,
作为教师、学生都会遇到教学难点。解决这难点,我们教师就可以制作“微课”这一信息技术,专门针对这难点,通过PPT、录屏、截屏等手段,从细节中追问、思考,开发出一个简单、有趣、好玩、易于理解的视频。给学生提供一个永久的、重复的画面,强化巩固、充实内容。做到真实具体的“教与学”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微课反复学习,加深理解,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为我们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的研究时,作为教师还要在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在同一教学内容中,也要选择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总的来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信息技术强国。作为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自己做起,从课堂做起,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使用,会使我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让信息技术发挥它最大功效,促使学生在新奇、愉悦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广州扑新教育,《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六大核心素养》。
【2】、豆丁网《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3】、《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有哪些好处》
【4】、《如何利用好微课提高提高课堂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7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