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运用“专业术语”与“通俗用语”教学的几点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专业术语”与“通俗用语”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与学生知识沟通的纽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教学效果。本文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运用“专业术语”与“通俗用语”对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专业性与通俗性、学生学习知识复杂性与简洁性、课堂教学艺术性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为营造生动、有趣、高效的体育课堂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专业术语;通俗用语;反思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24-01
一、“专业术语”与“通俗用语”的界定
1.专业术语的界定。
专业术语是相对通俗语言而言,指对某一行业专有名词的统称。体育专业术语是指体育专业术语是体育工作者理解国际体育规则、查找专业体育文献、进行体育新闻报道、切磋体育技艺的基础,具有单义性、简洁性、普通词表特殊义、专业性、系统性等文本特征[1]。
2.通俗用语的界定。
通俗语言是指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日常用语,具有简洁、明了、非专业化等特征。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专业术语”与“通俗用语”的反思
1.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专业性与通俗性。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语言表达是教学的重要输出手段,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专业性与通俗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语言表达的专业化与通俗化。简练的专业化术语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构造,但忽视了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他们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对于体育专业术语接触甚少,难以理解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从而失去学习的动机,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如:一节讲解乒乓球双打规则介绍的课程,教师在讲解双打交换发球问题上采用的专业术语“交换球权时交换接发球员”,学生难以理解;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通俗语言讲解,即“发球员发完2分球后,由刚接球的运动员进行发球,同时由自己同伴来接发球”。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后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其学习动力增强,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也增强。
公共体育课主要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本身能力和适应性,发展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相比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公共体育课学生基础薄弱、专业知识掌握少、对专业术语理解慢、教师讲解技术动作一味专业化等现象阻碍了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展。因此,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特点及变化,部分难、冗长的专业术语可以转化为通俗语言后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进行良好记忆和理解;同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语言言简意赅,进一步激发课堂活跃性,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2.学生学习知识复杂性与简洁性。
简洁易懂的言语表达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必备基础,体育老师上课将专业术语通俗化、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加快动作技术理解与记忆。如一堂篮球课中教师在教授单手肩上投篮时,讲解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方法,以右手为例,右手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用指根以上的部位持球,大拇指与小拇指控制球体,左手扶球的左侧,肘关节自然下垂,置球于右肩前上方。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上。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右臂向前上方伸直,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球出手时,身体随投篮动作向上伸展,脚跟微提起。”这样冗长的讲解方式,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下面做其他小动作等现象,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抓住其主要动作要领,用冗长而复杂的专业术语来讲解,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每一次在教授新动作技术时,特别是初次教学,教师应根据现有学生水平进行教学语言组织,针对公共体育课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语言设置,避免过度用专业、复杂的语言,而改用通俗、简洁语言来表达。针对上面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就可以提煉为“屈膝、压腕、蹬腿、拨球”几个重点,学生就更加容易记住,在后面练习中抓住这几个重点练习,巩固动作。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后,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其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3.课堂教学艺术性。
体育教学中的艺术性教学不是单纯指体育游戏型或单纯的脱离体育教学去追求艺术[3]。教学语言表达作为教师课堂行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效的体育教学则是教师通过语言传递有关的体育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掌握基本的动作技巧,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4]。
在学习开始阶段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心理素质不完善、学习能力尚不完全等因素,风趣、通俗的语言表达、规范的动作技能演示以及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等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在此阶段,学生主要依赖于教师教学手段及表达方式;学习中期阶段,学生对于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渴望教师对自身已学知识的点评以及获得新知识的愿望,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变化情况: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已学知识水平进行合理反馈,对待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语言上的表扬,如“真不错、很棒”等夸奖用词,对于学习相对不好的学生及时鼓励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此时,该阶段学生可以适当采用专业性语言来巩固并提高已学习知识,满足学生学习更高知识的愿望;学习后期阶段,学生对于本学期内容已基本熟悉,对于专业术语内容已熟悉,能够接受专业术语讲课,并且对于专业性问题可以去教师一起探讨。
所以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专业术语与通俗用语授课时一种艺术性,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对不同时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时选用合理的语言表达,为课堂教学创造有利条件,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总之,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专业术语”与“通俗用语”授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自主锻炼和学习的能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提升自我教学素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艺术性,更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情况,教研结合,及时反思并改进,进一步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路明云.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语言艺术[J].科技展望,2015,25(14):201.
[2]史玄之.从译文可接受性的角度论体育专业术语翻译[J].闽江学院学报,2014,35(03):81-89.
[3]丁维波.通俗用语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9(S1):8.
作者简介:李浩(1991-),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9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