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挖掘方法及激励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隐性知识的挖掘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本研究对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概念及发掘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提出相关的发掘方法和激励机制,以促进和实现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挖掘,从而促进图书馆实现更快、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图书馆员 挖掘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12-07
Abstract The excavating of tacit knowledge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This study elaborates on the concept of librarians’ tacit knowledge and the importance of excavation, and proposes relevant exploration method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to promote and realize the excavation of tacit knowledge of librarians so as to enhance faster and bet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Keyword tacit knowledge; librarian; excav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图书馆是人们获得知识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地点,充分地挖掘图书馆员隐性知识,可以增加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更多的读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隐性知识的概念
英国人波兰尼(Mi-chael Planyi)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认为当个人或组织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获得的非规范化并不易传播和交流的经验和知识即为隐性知识。例如,个人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和具备的认识、经验和能力,一个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总结和获得的管理经验、理念和模式等,隐性知识具有抽象化、主观化、个性化、隐性化等特征[1]。
二、隐性知识的特点
1.规范化较难。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和总结的隐性知识为一些个人经验,是一些非正式的、不能明确表达的技巧、技术、技能或诀窍,这类知识体现出了馆员个人的洞察力、创造性、灵感、直觉和信念等,并且凝聚了馆员的性格、个人工作经历、修养等因素,也是馆员对于在图书馆长期工作的感悟和领会,也是馆员对图书馆的认同感。但是这类知识不易交流和传递,只能靠自身去领悟和体会,更显得隐性知识的宝贵性,但是其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
2.尚未清晰化。图书馆员获得的隐性知识与很多行业相比较表现出不清晰的情况,图书馆的工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需要太多隐性知识的,社会上很多人甚至认为图书馆是一些院校和领导安排家属工作的单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圖书馆对专业技术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图书馆员具备更多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技巧,但是无论个人和图书馆对于隐性知识的挖掘、获取以及分享、交流等一般尚未设定明确的相关制度和规定,甚至很多外行人对隐性知识的概念都很陌生和模糊。
3.尚未编码和格式化。图书馆员获得的隐性知识是馆员在工作中长期积累和摸索获得的经验和技巧等,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实际工作积累才能获得其中的规律,从而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而且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不易于交流和模仿,所以很多的隐性知识均未编码和格式化。
三、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概念及挖掘的必要性
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有利于馆员个人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发展,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实现馆员个人的理想愿望,丰富其生活阅历,可以学习更多的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馆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很多人认为隐性知识是图书馆潜在的特殊资源,但是,以往对于隐性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时间过长、馆员退休或工作调动等原因导致很多隐性知识流失,对图书馆的快速发展造成一定损失。
一些研究人员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后表示,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对图书馆各岗位发挥的作用比显性知识更大,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这些隐性知识不易传递给别人,具备不易被复制和不易用语言表达的特点,所以较难形成统一的格式。如果隐性知识出现流失,不但对图书馆造成损失,对个人的发展也会造成影响。而且隐性知识是图书馆潜在的智力资本,也是图书馆创新和发展的潜在动力,可以促进图书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也对馆员专业知识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很直接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图书馆员挖掘隐性知识的主要措施
1.充分发掘图书馆员潜能。对图书馆员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赞扬,可以提高图书馆员的自信,并激发图书馆员的潜能,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馆员的创造性,提高馆员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从而促进馆员对于隐性知识的挖掘并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同时促进馆员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促进馆员之间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促使馆员分享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将总结的方法和体会等隐性知识积极主动地与大家分享,最终达到充分发掘隐性知识的目的,推动图书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3]。
2.充分尊重馆员,注重人文关怀。图书馆领导及社会各界均给予馆员充分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也是对图书馆员创造精神的尊重,为图书馆员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工作环境,为其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馆员在工作中随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也使馆员自觉地将自身的隐性知识充分地挖掘出来,并与大家进行分享。图书馆领导在制定图书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时,也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考虑到图书馆内的具体工作环境、每个工作岗位及馆员的具体情况,并为馆员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尊重馆员的劳动成果,从而使馆员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并愿意将一些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表达和分享出来,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4]。 3.实施“柔性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实施柔性管理,即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人性化的优点,对馆员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研究,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将组织的意志转变为馆员的自觉行动,从而增加图书馆的凝聚力,馆员均会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体会等一些隐性知识与大家进行分享。所以我们认为,采用柔性管理是挖掘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长效机制,图书馆领导层在管理实践中,充分地尊重和关心馆员,将柔性管理贯穿到管理的全过程,增加与馆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最终达到挖掘隐性知识的目的。
4.建立隐性知识数据库。图书馆应构建隐性知识数据库,将各个岗位的每一位馆员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汇总出来,并储存到数据库中,各个岗位的馆员可以快捷地寻找到自己工作岗位的隐性知识或自己想学习的隐性知识,并且避免隐性知识的重复,从而有利于馆员分享自身的隐性知识。
5.积极开展隐性知识的挖掘,并学习其他人的隐性知识,达到提高自身知识和业务水平的目的,避免馆员退休或工作变更等情况造成的隐性知识流失。图书馆应该建立和完善知识和学术交流平台,为馆员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挖掘和收集隐性知识的机会,可以定期举办诸如“岗位工作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月末总结会”“年度总结大会”“我为图书馆建言献策”“图书馆专题有奖征文”等活动,鼓励不同岗位的馆员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使更多的馆员在工作经验交流过程中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5]。
6.对隐性知识进行分类。将获得的隐性知识进行统计和分类,使获得的隐性知识具有索引功能,可以使需要本类隐性知识的业内人士快速寻找到,并可以将获得的隐性知识分为人员档案类、工作技能经验类、专题报告类、为图书馆献言献策类等,可供图书馆内各岗位馆员查询、浏览和学习,以便馆员掌握更多的隐性知识,从而在学习中提高,并结合自身岗位的工作内容发掘自身更多的隐性知识。
7.提高图书馆员职业素养。馆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对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其职业素养提高后,对隐性知识的认知及收集也会随之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自身也会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可以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并且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科学的隐性知识发掘激励机制
1.隐性知识申报制度。对于所有馆员在一定时期内工作过程中发掘的隐性知识进行汇报和交流,并将自己学习的隐性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说明。
2.隐性知识薪酬支付制度。对分享和贡献自身隐性知识成果的馆员,支付适当的薪酬进行奖励,这也是对馆员分享隐性知识最直接的激励方式,对于贡献较多经验和技能等自身隐性知识的馆员应将其贡献与其奖金成正比。
3.隐性知识贡献晋升制度。当分享和贡献自身隐性知识成果的馆员希望能得到晋升的机会而非奖金时,可以通过提高相应的晋职晋级对馆员分享隐性知识进行激励,可以达到更大的激励效果。
4.隐性知识荣誉制度。建立荣誉制度,对于图书馆贡献隐性知识的馆员,颁发贡献证书或在图书馆“荣誉墙”上将馆员的贡献公布,当将馆员的隐性知识收入数据库时,可以以提供隐性知识的馆员名字进行命名,以荣誉制度激励馆员发掘更多的隐性知识。
5.失败宽容制度。图书馆应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隐性知识发掘失败宽容机制,在激励馆员发掘隐性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宽容发掘失败,从而将激励的作用更加放大。在馆员创新和发掘失败后,应及时总结和汇报失败原因,供其他馆员参考,无论隐性知识发掘和创新是否成功,都可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将馆员的隐性知识发掘转化为内在需求,促进图书馆可持续性发展。
6.奖惩制度。对于贡献隐性知识的馆员进行相应的奖励,而对于一些阻碍馆员间隐性知识交流、收集等情况的馆员应予以警告和惩罚。
参考文献
[1]刘宏.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管理初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1):19-21.
[2]鐘红英.隐性知识特性及表现形式的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5(3):126.
[3]屠航.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及管理框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1):27.
[4]李颖.图书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应用[J].沈阳:沈阳大学学报,2007.
[5]吴玉玲.赏识理论与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创建[J].广东:图书馆论坛,2007.
★作者简介:于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采访(采购图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