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订单培养模式下高职听障生校企融合长效机制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残疾学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积极履行校企合作的理念,听障学生作为残疾学生中劳动能力较强的群体,因沟通障碍在实习就业时面临困难。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可以帮助听障学生职业获得发展,但实施中却需要完善的机制以保障长效运行。从订单培养实施的方式、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听障学生;高职教育;订单班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076-02
   目前,高职教育院校普遍提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念,在面对残疾学生的高职特殊教育中也同样适用甚至作用更大,特别是听障学生,其理解接受能力比正常学生要慢,走上工作后在交流沟通中又有天然的障碍,所以建立订单式的校企紧密型合作关系,校企共同培养听障学生,可以让听障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企业用工环节,减少他们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解决常规岗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高听障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高职特殊院校的办学压力。本次课题是基于真实的高等特殊教育订单班运行为研究案例,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佳丽摄影后期订单班为主,研究具体运行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佳丽摄影后期订单班是以Photoshop软件技能为主,培养面向婚纱摄影市场的高级数码修片师。该岗位市场需求大,并且注重技术实操,同时又需要员工了解人像的骨骼结构、光影色彩等,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艺术素养。听障学生通常对画面观察敏锐、并且很多听障学生对人像摄影、电脑技术感兴趣,报名参加订单班的学生生源充足。
   (一)课程设置的融合
   校内教学团队前期与佳丽艺术摄影有限公司的技术部门人员进行大量的协商、讨论,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增加针对人像修片的素描课、电脑技法核心课,并引入企业导师授课,在教育教学上做到校企充分融合。
   (二)人员选拔的融合
   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一年级的基础课以后,由专业负责人组织、企业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进入订单班的学员,在教学管理上做到了校企充分融合。具体选拔方式是开放实训室,有意愿的学生在实训室内完成企业导师给的入门测试,导师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选拔。目前第一届订单班学生已经实习,部分实习学生已经录用为员工正处在试用期,还有两届学生正在培养中。
   具体运行中发现残疾人高等职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在于学校在教学中融入企业员工的考核流程、办法有难度,如学校对成绩的评定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企业考核以最终达到的效果为主,学生容易有挫败心理、畏难情绪进而放弃在订单班的实习、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导师的教学进度、考核较严,与听障学生的接收能力存在差距,在技能教学中性格较为温和的听障学生不能适应员工培训的快节奏。而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机制确保学生、企业能尽快融合、互相适应。
   二、现有机制存在问题
   (一)订单班运行机制不够清晰
   听障学生由于社会认知少,对企业、订单班的理解是比较浅显的,在选拔阶段,听障学生往往凭兴趣选择进入订单班,但并没有决定一定要进入该公司实习、就业。在访谈中,听障学生表示是对摄影修片感兴趣,并没有想好一定要从事这个行业甚至进入公司工作,这就会造成订单班运行后期培养的人员流失,不利于订单班的长效发展。
   在大一阶段,学生在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是以兴趣、爱好为主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理念不够清晰,需要在三年的学习中培养职业素养,而不是进入订单班就已经具备相关意识、理念。如何让学生逐步接受企业的文化、理解企业的运作制度、树立职业理想、达到岗位的标准细则,在三年中都需要分阶段进行教育,并开发一系列教育资源,做到间歇性普及企业文化。
   (二)企业对学生的认识不够
   现今社会上普遍竞争压力大,特别是技术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都有一套基本考核要求,但学生在课堂上体会不到工作压力,企业导师若在教学中采用员工管理的方式设置多次评比、考核,却缺少相关的奖励制度,会给性格温和或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带来很大压力,也会在运行后期使学生出现畏难情绪甚至退出的情况,既是企业培养的损失,也不利于后继校企合作订单班的长效发展。
   (三)校企联合培养的机制不够
   由于订单班运行的直接管理人员为班主任,缺乏其他协助管理的教育人员如辅导员、专任教师、职业素养课教师。班主任如果没有对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就不能在学生感到困惑、畏难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辅导员不了解企业的工作性质,也不能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很好的结合;企业导师往往上课之后就回到工作岗位,缺乏与学校教师的交流沟通,所以订单班的长效运行需要教學团队合作并形成一套机制,帮助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展开。
   三、解决策略分析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订单班的听障学生在教学实训中以稳定的状态平稳过渡到实习就业,保障培养学员不流失,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员工。这个过程使听障学生和企业双方在教学实训中需要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进行约束、指导,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使企业导师从技术主管到特教教师的身份转变,才能解决大部分可预见的问题。    (一)打造仿真实训环境
   本次研究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和教学访谈等活动,针对听障学生信息沟通障碍,从硬件上打造具有职场氛围的实训场所,如硬件设备和企业同步,实训空间上以展示企业文化为主,打造企业文化宣传墙、优秀案例作品的喷绘展示、月度优秀员工风采橱窗等,让听障学生对职场氛围有直观的认知,推动听障学生尽快进行情境融入,既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好感度,又让学生在环境中转变身份继而转变思想。
   (二)汇编订单班运行手册
   企业导师不是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对听障学生的能力、进度把握不够,而学生自身对技术水平的定位模糊,容易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所以急需将技能要求、标准进行梳理形成文字材料。本次研究通过对企业文化、员工层级的调研,根据学生的综合素养汇编完成了一系列手册,由《订单班整体运行细则》《企业项目达标手册》《校企教学评价体系》组成。《订单班整体运行细则》能指导学生对企业文化、教学进度等有全面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对照使用《企业项目达标手册》《校企教学评价体系》对自己合理定位,逐步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从而获得自我提升。
   (三)完善订单班的管理机制
   听障学生层次相差较大,个体发展程度不同,根据企业的要求,需在前期订单班学员的选拔、中期学员考核、后期录用学员进入企业实习、转正等多个时间节点进行管理。首先在选拔前,邀请企业主管开展讲座进行宣讲介绍,让学生对企业有基本的了解,并明确选拔的侧重点(进入订单班需要的基本造型能力、审美能力、软件能力),让学生自我衡量、自愿参与选拔;在订单班开班后,为加强班级的企业氛围,对学生的各项学业、考勤等综合表现采取积分制,年度积分高的学生可被邀请参与企业的年会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好感度;在运行后期,学生进入实习阶段,通过月度评比、茶话会、团队建设等活动,引导学生转变身份,用积极的态度工作和竞争。
   (四)校、企、学生三方的联合机制
   由学校教务部门制定订单班管理流程,将班主任、辅导员、企业导师、专业教师进行有效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并明确具体职责,通过定期开展教研会议、定期对订单班学生进行三方评价(学生自评、企业导师评价、校内教师评价等),将互动沟通转化成具体的教学科研活动。在具体教学中,还需考虑听障学生的特殊性,适当配备手语翻译人员或共同汇编开发校本教材、教学资源。整体活动确保能监督、管理好订单班的运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调整管理方式,既关注到了听障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为企业减轻了培养压力,从而保障校企顺利融合。
   校企合作需要教学团队根据企业和听障学生的情况,打造独特的校企融合、长效运转的模式,并且合力促使相关机制的实施,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中,才能确保订单培养的模式长期、有效运转。
   在实际推行订单班教学和管理中,学校必须采取主动,发挥橋梁作用,建立完整的、适合校企合作的管理、激励、评价制度,并随着订单班教学的深入逐步推进、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行性的运行机制。
   随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善听障学生的订单班教学模式,特别是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具有广泛的影响,即满足了广大听障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也促使高等特殊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促使社会力量(企业)能否持续为特殊学生开辟就业支持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欣.企业文化融入职教城轨订单班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7).
   [2]陈审声,曹庆傲,丰文静.“互联网+”背景下“订单式”学产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高等教育,2018(10).
   [3]刘晓丽,盖海红,李聚霞.高职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J].人才培养模式探究,2018(5).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