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毫针焠刺法结合传统推拿治疗产后身痛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产后身痛是女性产后及哺乳期的常见病之一,据相关研究表明,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人跟师期间,常见导师运用毫针焠刺结合传统推拿治疗产后身痛多例,并取得显著疗效。现选取典型1例,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对其诊疗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毫针焠刺;产后身痛;传统推拿;医案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3-045-02
  产后身痛亦名“产后风”,又称“产后遍身痛”、“产后关节痛”,是指女性在产褥期间发生的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畏风寒、活动不利等。西医学的风湿、类风湿引起的产褥期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等皆属于产后身痛范畴[1]。现代医学对产后身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尚不明确,临床上多予解热镇痛类药物或激素对症处理,但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针对此病,中医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毫针焠刺治疗此病,并结合传统推拿,临床疗效甚好,且此类病人门诊较多,临床跟师学习期间见导师运用此法治疗多例患者并取得较好疗效,现特举1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女,33岁,银行职员,5月前足月顺产一男婴,分娩过程顺利,现患者哺乳期内,乳汁正常。于2018年08月20日就诊,自诉3月前因受寒后感全身关节疼痛,疼痛性质为酸胀痛,以腰骶部尤甚,活动或受风寒后疼痛加重,患者当时未予以重视及规范诊治,自行予热敷后疼痛稍缓解。2天前患者因复感风寒感上症加重,腰骶部尤甚,伴全身关节酸痛,疼痛程度可忍,自觉全身发热,量体温为36.5℃,不能弯腰及提重物,遂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行“腰椎正侧位片及骨盆平片”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患者为产后哺乳期妇女,治疗上暂予局部推拿及针刺对症处理后上症稍减轻,之后上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现患者为求系统治疗,就诊于我科门诊,中医症见: 腰骶部疼痛,疼痛性质为酸胀痛,伴全身关节疼痛,不能弯腰,局部无红、肿、灼热等不适,活动及受凉后加重,自觉全身发热,精神欠佳,呈痛苦面容,形体瘦弱,纳可,眠差,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腰椎生理曲度存在,肤温不高,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腰椎活动度稍受限,前屈30°,后伸20°,旋转及侧曲正常,各椎体无明显压痛,双侧L2-S1棘旁明显压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跟臀试验及挺腹试验(-),“4”试验及骨盆分离试验(-)。实验室检查:抗溶血链球菌“O”(-),血常规、血气分析、血钙、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西医诊断为产后身痛,中医诊断:产后身痛(风寒型)。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舒经止痛。治疗方法:取双侧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六穴行火针治疗。嘱患者俯卧位,定好穴位后将所有选穴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 0.35mm×40mm 的毫针,右手持针,左手持火把,使针尖及三之一针体进入火焰,以针(以针尖部为主)通红为度,迅速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刺入时需避开神经及血管),留针 30min,留针期间不宜行针,出针时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取出针后继行推拿治疗,具体操作如下[2]:①按揉调经止痛法:患者坐位,先拿风池和按揉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合谷各30s,然后拿肩井、横擦大椎。患者仰卧位,两下肢微曲,医师站于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沿中脘、气海、关元操作,点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各30s,然后屈伸活动四肢各关节。②摩揉调脏腑法:在小腹进行摩腹、揉脐10min。③按揉通调经脉法:患者俯卧位,医师由下至上捏脊7-10次。④擦背通督结束法:直擦督脉,横擦命门、八髎,透热为度,以调理气血、通经止痛。⑤风寒身痛按揉百会、府舍、归来、气冲各30s,轻叩脊柱两侧及腰骶部。治疗完后告知患者针孔当日不能触摸及沾水以防感染。隔日1次,共3次,中间休息2天。嘱患者避风寒,注意休息,卧硬板床,同时适当锻炼。
  2018年08月23日,患者第二次就诊,自诉治疗后第二天感腰骶部及全身关节酸胀感较前减轻,未诉身热,仍不能弯腰,故继予原方案治疗。
  2018年08月25日,患者第三次就诊,诉腰骶部及四肢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未诉身热,能够适当弯腰维持生理活动。3月后随访未诉特殊不适。
  2 讨论
  患者处于哺乳期,考虑相关用药会对婴儿不利,需谨慎处理,故临床上暂无疗效确切或根治的方法。祖国医学认为产后身痛是多因女子产后气血亏虚,百节开张,营卫失调,四肢百骸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若起居不慎,则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留著经络、关节,致使血气运行受阻,瘀滞不通则痛[1]又或产褥期间耗气伤津,血液耗损过多,新血未能及时补充,导致卫气不足、营血亏虚酸痛,四肢百骸失养致不荣则痛。故从中医角度来看,“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均可导致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因此在治疗上更应强调益气养血,散寒除湿、化瘀止痛的原则。
  毫针焠刺法又名“火针刺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祛腐生新的作用,火针通过刺激相应腧穴,将风寒湿邪引出体外,利用温热之性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使气血畅通,通则不痛,故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痈疽、瘰疬等[3]。据相关研究表明,毫针焠刺能加快局部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并通过损伤局部微小组织,提高机体的痛域,激活免疫系统,促进代谢与修复,达到抗病能力[4] 。该患者为产后发病,具有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针对此类虚损类疾病,导师选取了肾俞、气海俞、关元俞这几个背俞穴作为针刺穴位。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治阳”。背俞穴不仅可以治疗相应的脏腑病症,还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因患者以腰骶部酸胀伴四肢关节疼痛为主,结合“腰为肾之外府,肾主骨”的理论,利用火针的温热之性,刺激肾俞、气海俞、关元俞,使火热之性通过俞穴、经脉传递,激发人体经气,鼓舞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温肾补肾、益气血、助阳、大补元气的作用,肾阳充沛,气足血充,阳生阴长,则阴寒可除,疼痛消失[5]。患者以腰骶部疼痛为主,局部取穴,通过火针点刺穴位放出适量血液,迫邪外出,祛瘀生新,从而激发经气,增加人体阳气,恢复病灶正气,从而达到“瘀去病除,通则不痛”。毫针焠刺后予推拿手法治疗从以达到调理气血、通络止痛。按揉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摩揉腹部以温阳益气,调理脏腑;一指禅推肝俞、肾俞、脾俞、膈俞、胞肓以祛瘀消积、舒经活络;擦法具有柔和温热的刺激,擦督脉、命门、八髎以温散寒邪、温肾助阳、保健强身[6]。
  从西医角度来说[2],推拿的本质是一种机械力学,是一种物理力的刺激。推拿手法可提高血液流速,改善血液循环;通过改善疼痛部位的微循环,发挥消炎镇痛、提高痛域的作用;推拿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分离、松解粘连软组织,促进炎症介质的分解。因此对于产后氣血亏虚又复感外邪的患者,通过毫针焠刺以温阳益气,驱邪外出;结合推拿手法以舒经通络、调理脏腑从而达到扶益正气。故驱邪与扶正相结合,实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8-211.
  [2]赵毅,季远.推拿手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1-50.
  [3]方剑乔,王富春.刺法灸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0-92.
  [4]李岩,贺林.图解火针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20.
  [5]李亚敏.火针治疗产后身痛1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01):12-13.
  [6]王华兰.推拿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1:210-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