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计算机应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结合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课程的情况,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角度分别论述了如何有效地提升计算机应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希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能力。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存在着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偏低的情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公民素质教育、大众教育。在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过程中,以往过于重视理论专业相关的程序化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学生在应用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这则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所以,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化技术素养的提升。
  1计算机应用教学课程状况与问题
  结合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情况来看,从内容层面进行分析,计算机应用教学课堂来说,主要涉及到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教学、网络应用基础、常用软件工具、计算机原理以及多媒体系统等方面内容。部分内容具有较强难点专业性,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一定的难度,没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如果能选择结合学生日常接触的软件工具应用,比如,相关的OFFICE技能、WORD、POWERPOINT等知识,学生则容易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体现出快乐学习的要求,能愿意去尝试,去实践,通过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从计算机的学科特征来看,其发展具有非常高速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相关的教材内容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涵盖的前沿信息内容较为有限。部分内容则体现出过于冗余复杂的情况,学生自然难以提升学习兴趣,难以找到学习的门道,也消化不了所学的内容,并没有形成深刻的真实体会。另外,教材内容还难以体现出专业特点的要求,难以结合专业实践开展教学,这样自然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2计算机应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引入项目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在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其是在建构主义原理的基础上,开展的相关日常学习活动,应该在相关的任务要求下,和问题现实要求能够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帮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课堂活动参与热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下,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并重点有效提升他们的独立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必要的任务设计、任务呈现过程中,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来完成任务,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能获得良好的成功满足感,从而愿意在学习中去积极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结合贴近学生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任务尽量选择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让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则应首先深入了解到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积极将相关内容融入到项目任务。比如,在进行excel有关数据分析的教学中,以往学生认为在处理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手段方式较为零散。教师可以结合如何高效处理职工工资表的相关项目任务,结合实际需求,帮助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表格内容,逐步让学生探索如何进行数据分析整理、排序应用、汇总管理,以及能够符合要求进行创建编制图表以及合理筛选等操作技能。结合任务驱动的要求,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能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则容易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明确项目任务,在耐心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应该讲教学中心视为共同任务,并能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层次化分解相应的教学任务,并能开展逐层的剖析。在进行大任务的分解过程中,则应该从小任务入手,能够降低学生接触入手的难度。对于工资表的项目任务来说,可以通过各类细小任务的方式,能够完成相关工作人员信息的较为详细化对比和分析。在上述小任务完成后,便可以全面完成整体化的大任务要求。在教学中,学生应该在明确任务的要求下,有效实现探索求知欲的激发,不断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更多则是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则应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思考来探求问题的解答策略,如果没有提出有效的策略情况下,教师则会帮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潜到深的逐步去探索,一直到获得问题的解决答案。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中,不断进行相互讨论,在交流中坚持独立思考,直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有效升华,能实现对于具体问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2通过竞赛活动有效锻炼学生操作技能
  高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相关关于计算机应用方面以及操作技巧的竞赛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内容更可以涉及到数据表格分析处理、文件排版编辑、多媒体教案、动画制作大赛等方面。通过积极构建良好的竞赛分为,鼓励学生在不断的竞技中进一步夯实自身的基础知识内容,提升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将所学内容融入在实践工作中,有效实现实践操作技能的全面提升。如果学生的竞赛水平较高,则应给予必要的奖励,并可以推荐参加全国竞赛,积极构建良好的榜样,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兴趣活动小组,结合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要求来实现多元化的培训学习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质量,将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入到整个校园中,从而符合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開展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则是能够掌握必要的OFFICE应用能力。教师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较为宽泛且灵活的题目内容,主要目的则是有效实现学生的创造力提升,通过细化管理学生的上机训练、实践操作等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水平的提升,加强他们在实践方面的技能水平。
  2.3基于网络平台加强创新技能,更好整合课程内容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得宝贵的知识内容,掌握必要的操作技巧,教师则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机械化灌输式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往往呈现出枯燥、呆板的情况,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的激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中,不应仅仅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则是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技能,这些都是为后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也符合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应该仅仅就理论内容进行讲解,更多则应该选择相关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化的案例,结合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关注度得到提升。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积极构建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形式,积极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后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实现知行合一。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应该和教师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鼓励学生利用上述的交流平台主动进行自我观点展示,能够实现相互共同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网路平台,将计算机应用常识性信息知识进行发布,涉及到相关的硬件维护、软件应用等方面,还能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紧跟市场发展态势,实现动态关注,便于学生实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化,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
  在开展高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大部分则为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有所不足,仅仅通过复杂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利于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任务的郭恒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可以采用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相互结合,通过上级考核形式,让学生随机抽取操作实践题目,其中,获得省一级考证则可以看做附加分。
  参考文献
  [1] 刘世界.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探讨[J].商情, 2018(45).
  [2] 马宪敏.以"学科竞赛"驱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