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助力初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维系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但文言文教學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是一个大课题。“为迁移而教”理念的提出,使迁移研究得到重视,已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但是与文言文教学的联系不够紧密。本文针对学习迁移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学习迁移 文言文阅读
一、概念界定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我们这里所讲的是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学习迁移,特指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而“文言文迁移”就是教师有目的地为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文言文自身的特征,通过使学生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实现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间异同比较,采用更合理的教学情境而达成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初中文言文可迁移性分析
学习迁移是有条件前提的,受到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学习对象之间是否有共同要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程度,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智力水平等,那么初中文言文教学可迁移的可能性有多大也是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初中生接触到最多的就是教材中的文言文,教材中编订文言文类型的规律性是可迁移的必要条件。教材文言文学习与实现学习迁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1]
1.知识点学习的前后关联
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同一个字词,放在不同的语境当中时含义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断积累字词的释义,形成关于这个字词释义的知识结构,即是构成图式,这在建构主义知识观里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利用新知识影响旧知识,达到学习的正迁移。[2]
例如文言文中的虚词“之”,在文言文《狼》的“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中的“之”是作代词,指代它;同样是在此文中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之”是用作助词,作“的”之意。[3]
2.作者生平线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位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主体也不一样,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从而促进学生对该作者的创作意图、语言特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与此同时更好地理解作品。
3.文言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中的文言文透露出的情感价值观各不相同,有积极入世的澎拜,有潇洒飘逸的世界观,也有出世的随遇而安。学生可以通过与作者的情感世界相连接,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作者进行通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促进文言文迁移的措施
1.教师方面
教师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传统课程学习文言文时,教师通常逐字逐句翻译,学生的任务就是背课文和背翻译。因此,当务之急的事情是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加强有关迁移理论的学习,只有教师先有这方面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指导学生进行以旧带新。例如在《桃花源记》中“缘溪行”的“缘”字,作“沿着”之意,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以旧带新,“缘”从古时衣服的边饰——沿着——攀登——凭借——因缘——因为。这样,教师通过学习一篇课文中的一个字,就帮助学生构建了“缘”这个字的知识结构。在之后学生碰到有“缘”的字时,学生就能快速反应/在之后的学习中也能够举一反三,延伸开来。
其次是引导学生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上文提到迁移产生的前提条件,基于这一点,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分析新旧知识点的相通性,慢慢培养学生的自我概括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建构起结构图。例如在文言文中常遇到“名词做状语”的用法,在初中文言文里最典型的就是《狼》中的“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里的“犬”作“像狗那样”,这时教师有意地让学生思考哪里出现过相同的用法,就会发现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此时学生就对名词作状语的词类现象有了一定的积累。
最后,教师应该发展创新性思维。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要总是拘泥于课本,教师自己从教材中跳脱出来,不仅仅是思考如何让学生会背和理解,还要将文言文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乐于学文言文,也就促进了知识的正迁移。
2.学生方面
学生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脑海中的旧知识形成联系,找到所学文言文之间的相通性。一旦有了共同要素,学习迁移就有了基础。文言文中字词的迁移实际上就是旧知识在新的情境下得到扩充的过程,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不断构建新的框架。这种扩充可以有很多地方体现:
一是同一篇文言文中字词的联系,在八年级上册的郦道元《三峡》中,“沿溯阻绝”、“绝巇多生怪柏”、“哀转久绝”三句中都出现了一个实词:“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这三个“绝”分别是什么意思?主动在构建前后文言字词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也是自己积累一词多义的过程。
二是不同篇目文言文中字词的关联,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知识点的前后关联。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在不同的文言文中看到同一个字词,这也是积累的过程。由眼前所学的新知识,联想到曾经学过的旧知识,这就是学习迁移的体现。
三是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联。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使用到文言文,但是我们现在沿用的成语和古诗词与文言文还是紧密联系着的。例如八年级下册的《桃花源记》中有一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现在我们能依然会使用怡然自得这个成语,那么这个成语中“然”的意思是什么?想一想,怡然自得就是快乐自得的样子,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然”在文言文中的释义了。现代汉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汇和句式,再举例,“不能自己”中的“已”是“停止、控制”的意思,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大可利用成语来促进学生对文言陌生字词的学习,这也要求学生要多积累、多思考。
结语
孔子有一句话:“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突出了学习迁移的重要性。学习迁移概念的研究对提高实际的学生教育质量有非常大的作用,对文言文的借鉴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课堂实际情况,从学生角度把上文提到的措施落实,以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深刻把握材料的本质特点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文言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莎.中学文言文迁移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高芳菲.迁移理论在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
[3]李妙卿.为迁移而教——文言文教学[J].语文学刊,2011(08):158-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