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民歌审美特征及文化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山西有着悠久的民歌音乐文化,被世人冠以“民歌摇篮”美称。山西晋中地区则是山西民歌的重要发源地。很多山西地区的民歌也均是起源于晋中地区。除了多样的风格之外,晋中民歌也几乎涵盖了全部的民歌题材,以左权地区的开花调为标志,晋中地区的民歌在小调、山歌、号子等題材中也均有涉及。然而,如何欣赏晋中民歌,从何种角度进行欣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探索晋中民歌的审美特点有助于人们在日常欣赏民歌时找到正确的欣赏方式,从而为民歌的传播做出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山西晋中;民歌;审美;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山西地处我国风景秀美的太行山之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文明摇篮”的美称的山西除了秀丽的风光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山西民歌作为山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极为丰富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在当今全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然而,山西民歌的资源丰富离不开山西人民充实、淳朴的日常生活。民歌的地域性也在诸多体裁的山西民歌中展现得淋淋尽致。在山西的不同地区,民歌也呈现出了迥异的风格。然而,山西民歌具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又该如何对山西民歌进行欣赏,本文将从山西民歌的起源出发,以中部地区的民歌体裁为研究对象,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晋中地区民歌的审美特征及文化价值。
一、山西晋中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一)山西晋中民歌的起源
若论山西民歌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山西的晋中地区,晋中地区位于山西的中部腹地,包括了祁县、左权、平遥等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山西人民既经历了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也经历过贫穷困苦的艰苦岁月。然而,山西人民并没有被艰难的生活压垮,而是将这些生命中宝贵的经历编写成曲,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众所周知,民歌最早的形式是我国古代的诗歌。据有关资料显示,根据晋中地区出土的音乐类文物可以看出,早在石器时代山西地区便已经产生了音乐,人们正式以歌唱形式记录生活则也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的《康衡童谣》,其中《硕鼠》等知名童谣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与此同时,《乐府诗集》是我国宋朝时期最权威、最详细的古代音乐诗歌总汇,收集的诗歌涉及我国从汉朝开始的民间诗歌。能够看到诸如《昆江龙》《南妆台》等早期左权地区民歌的身影。
悠久的民歌发展历史与山西丰富的煤矿交相辉映,在生活上,山西人民靠山吃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精神上,繁多的民歌体裁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养育山西人民积极向上、性格淳朴的优秀美德。
(二)山西晋中民歌的发展
山西晋中地区由于人口稠密而成为了山西民歌起源的重要地区,很多现有的山西民歌便是从晋中地区发展而来的,如人们熟知的《绣荷包》便是源于晋中地区的左权县,《绣荷包》经历了无数次的传唱,先是扩散到了晋北地区,然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至全国各个角落,迄今为止,不仅能在山西民歌中听到各式各样的《绣荷包》,在山东、湖南乃至云南、东北这两个我国南北临国界的地区的民歌中均能看到《绣荷包》的身影。
从晋中民歌《绣荷包》成功传播至全国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民歌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有着极为惊人传播速度。截止至今,山西以晋中地区为代表的民歌体裁依然有着极为旺盛的生命力。众所周知,山西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红色文化也成为了山西晋中民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衔接与推力,许多红色民歌如《桃花红,杏花白》也都源于左权地区的民间小调。截止至今,我国经济技术已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的同时,先进技术使民歌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山西民歌也搭上了“互联网+”时代的快车传播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乃至世界更广阔的舞台。
二、山西晋中民歌的审美研究
(一)晋中民歌的歌词美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山西晋中民歌在全国以及全世界都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能够获得向山西民歌这样广泛的传播。换句话说,只有好的音乐,符合人们审美的音乐,才能获得世人更多的关注。然而,人们又为何如此钟爱山西民歌,山西晋中民歌在审美特征上都具有哪些特点,笔者也将在下文进行详细分析。
在诸多审美要素中,歌词是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语言的地域性与共同性可以时听者通过歌词直接的了解到山西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在众多晋中民歌的歌词中,能够发现最大的特点在于歌词的朴实上,而这也是我国民歌歌词共有的特征。也许,劳动人民并没有渊博的学问来支撑自己的创作,但他们有着对于生活的感悟。通过朴实无华的歌词诉说出来,正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人们在欣赏歌曲,听到歌词的内容时,往往也会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共鸣。如晋中小调《洗衣裳》中“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小手手红来小手手白,搓一搓衣裳把小辫甩呀”,非常简单地描绘出了姑娘洗衣服的过程,而“把小辫甩呀”这段则更加细腻地展现了洗衣服过程中的细节,这也使得民歌有了更加生动、具体的感觉,给予了听者极强的画面感,每当听到歌曲时仿佛那位美丽的姑娘就在眼前一样。
(二)晋中民歌的旋律美
音乐中的旋律属于较为抽象的范畴,旋律的高低起伏则表现了不同的乐思与情感。在很多的古典或者现代音乐中,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很难快速的对旋律中的内容理解,往往需要反复视听或者借助其他类似文本的工具进行理解。但对于晋中民歌来说,歌曲中的旋律与歌曲的内容往往联系的较为紧密,如表达欢快的情绪时音乐也会随之变得流动与欢快,反之,如要表达悲伤的情绪时,旋律也会随之变得暗淡、忧伤。在一些左权的开花调中,旋律的进行往往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忽高忽低,大跳音程的出现也是晋中民歌的特色之一。如《桃花红,杏花白》中的前四句,从歌词“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寻你来”中可以看出,这四句用于表现对于深爱之人的思念,并费劲力气去寻找爱人的过程。所以,在旋律中能够看到多出四度与五度的跳进,从而用于表现情感的大起大落。 正所谓“越简单,越真实”,山西晋中民歌不仅在歌词上以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主题,在旋律上也运用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这使得旋律与歌词获得了无间的配合,达到了一种自然、和谐的音乐美。
(三)晋中民歌的演唱美
相比于戏曲而言,民歌的演唱并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技巧,这也是民歌传播的优势所在。然而,不同的地域与生活决定了民歌的演唱腔调。在山西晋中地区的民歌中,民歌的演唱也呈现出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首先,真假声的混合使用虽然是很多民歌常用的演唱技巧,但对于晋中民歌来说,真假声的转换则更加迅速,往往在一个乐句中就会突然进行转换,这也是许多民歌不具备的特点,而这样的演唱方式也使得音乐具加有戏剧性;其次,在原汁原味的晋中民歌的演唱中,歌唱位置的变化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很多的民歌中,旋律下行或者情绪低落时,歌唱者往往会气沉丹田,将声音控制在咽喉的下方,从而在咽喉部位形成共鸣,这样发出来的声音也会变得暗淡、低沉。反之,如要表達激昂的情绪或者旋律上行时,演唱者也会适当的提升气息的位置,将气息吸入腹部以上和胸部交接的位置,然后在后咽壁进行发声,这样的声音也会变得悠长、明亮。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山西晋中民歌在歌唱的方法上与原生态的演唱非常接近,人们依然也是通过直白的方式对内心的情感或者故事进行诉说。当然,从专业演唱技巧的角度来看,晋中民歌有着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所以,在演唱方面,晋中民歌不仅有着丰富的欣赏价值,同样也有着较高的专业价值,这也是雅俗共赏的最好体现。
三、山西晋中民歌的文化价值
(一)丰富人民生活,提高艺术素养
随着近年来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传统文化地位的提高,民歌也更多地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日常欣赏音乐、放松心情的良好工具。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山西晋中民歌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旋律、歌词、演唱的特点能够给人以美的体验。与此同时,音乐的教化性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以指导,提高自身的修养。如晋中民歌中很多的内容都取自于民间的英雄故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感悟,这些美好的事物能够时刻的规范人们前行,而良好的欣赏习惯也能够让人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
当今的山西地区,晋中民歌更是受到了家家户户的欢迎。与此同时,许多热爱民歌的音乐人士也将晋中民歌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如流行化、歌舞化的风格也由此孕育而生,晋中民歌的审美风格也更加适合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歌发展的良性趋势。笔者也相信,总会有一天,人们还会像原来一样,用音乐挥写人生,让歌声走进生活。
(二)传承民歌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晋中民歌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较为辉煌的成就,但这对于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则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以晋中地区为主的山西民歌在我国的民歌体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晋中地区的民歌如《绣荷包》《洗衣裳》以及诸多红色经典民歌均被选入了基础教育的音乐教材之中,优秀的民歌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据统计,山西民歌以及晋中地区的民歌已经基本在山西地区的中小学得以普及,很多学生也会在一周中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相关的“民歌进校园”活动。最后,晋中民歌以其多样的风格与题材早已是远近闻名,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也能够看到晋中民歌的身影,而晋中民歌在国外受到的广泛关注也与国内的传播相互呼应、交相辉映的良好局面,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山西晋中民歌的起源出发,以民歌中的三大要素,即歌词、旋律、演唱为基本出发点,详细的探索了晋中民歌的审美特征。可以说,民歌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人们安定的生活。只有生活充满色彩,才会有更多的感悟来用于音乐的创作。对于晋中民歌的审美,笔者也是通过自身的体验以及共性、宏观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论述。然而,晋中民歌的美也远远不止于此,笔者也会继续的进行探索,呼吁相关音乐人士以及民歌的爱好者更多的关注晋中民歌以及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歌,从而一起为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富平.晋中民歌中的民俗文化[J].黄河之声,2013(9).
[2]郝志宇.晋中民歌旋律形态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17(1).
[3]汪俊芳.论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J].艺术评论,2014(4).
作者简介:关静(1979—),女,呼和浩特,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钢琴。
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晋中民歌审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D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