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语文课堂的切入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课堂的教学切入点与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息息相关,它与教学导入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是都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区别是切入点高于导入点。文章就找准切入点,优化语文课堂具体步骤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切入点;阅读能力
一、中心句分解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有时需要学生自己概括,有时存在于文章中,是文章议论性的语句。其或在文章开端开门见山,或者在文章结尾卒章显志等。中心句作为文章切入点可以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思路和主题有机结合。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顺利完成教学重点。
二、人物串接
写人的文章以人物的特点为切入点比较适合。分析课文时,教师要找准关键人物,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题目引领
标题是人们阅读的第一视觉停驻点,是人们阅读文本时获得的第一信息。所以,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切入新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对学生正确语文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教师应在学生对标题无意主义转瞬即逝的当下,利用学生对标题的无意注意,结合标题的类型,通过合理的课堂组织活动,联系学生对课文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挖掘标题富含的重要信息,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从而充分利用学生进入新课之时第一次无意注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四、背景激趣
這种切入方法通常适用于跨时代题材的纪实文章和外国作品,特别是诗歌。一系列背景的切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但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应将史实照本宣科,应力求变化,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情节带梳理
将情节作为切入点,优势在于内容形式两丰收,使形散的文章一下子得到了主线的贯通,学生可以尽快地理解内容,解决教学重点。
六、词语显神通
切入点的选择尽量要小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激发学生研讨交流的兴趣,便于师生集中时间突破重难点。
所谓“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方法也是林林总总。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切入点的选择有较强的辐射性,真正地切而全入,事半功倍,实现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相信,语文课堂教学将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知识和能力训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以练促学也是以后教学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训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展现,为实现教学业绩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训练是连接课内、课外的桥梁。第一,课堂训练的高效是课下训练不可比拟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即时训练,可以很好地检测所学,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力都较容易达到巅峰状态,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重难点。第二,课下训练是课上训练的延伸和巩固,是实现课内外迁移的重要途径,要改变练在课后的固有观念,练在课前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课上和课下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每次综合检测后,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加强优差生的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把握住教学的主线,就能脉络清晰,少走弯路,就能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成绩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主体,让学生保持主动性和自主性是高效学习的关键,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培养,最终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李伟.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切入点的教学探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版),2012(10).
[1]张玉凤.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J].新课程(中学版),2009(9).
作者简介:刘启慧(1977—),女,湖北襄阳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