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找准学科育人的着眼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实现学科育人功能,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有质量的教育的关键问题。学科育人,也就是课程育人、教学育人,是通过课程教学的实施来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科育人功能,要找准着眼点。学科的基础是知识,学科教育的基本过程是教学。知识具有科学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而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因而,实现学科的育人功能的着眼点是知识的发展价值和教学的教育价值。
  学科育人的基础是知识育人和认知育人。实现知识和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科学价值,是学科育人的第一功能。通过学科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认知能力,这是由知识的科学属性决定的。知识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科教学首先必须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经历科学认知的基本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科学认知、理性思维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是实现学科育人的根本基础。实现学科知识或课程知识的科学价值,是彰显学科育人的基石。
  学科育人的核心功能是文化育人。知识具有文化属性,知识不仅是文化的一种符号,而且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号仅仅是知识的表现形式,它所承载的才是文化内涵,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社会事务的本质与属性、人与事物的关系及规律、人的情感与观念、思想与思维的理解。理解、把握并建立学生自我对知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的理解,才是真正完整的知识学习。另一方面,知识具有强烈的文化依存性。无论是自然科学的知识还是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的知识,都是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及其特定的思维方式的产物。符号是知识的表达形式,而文化意义和文化精神才是知识的内核。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文化内核,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起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处理和认知加工,并非仅仅是对符号的处理和接受,而是对知识内核的深度理解和领悟。正因为如此,以理解为基础的探究、体验、反思真正成为内化知识价值的根本学习方式。
  学科育人功能还体现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上。知识及其生产过程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的认知性实践的产物,是特定社会背景的产物,知识的生产离不开特定社会背景下人类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知识的社会属性是指知识的社会学特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知识的产生、价值及其内容,都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知識因人类的社会生活而产生,因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变化,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发挥价值。知识的社会属性就是知识的社会性或社会制约性,这同时证明了知识存在着真理性和价值性的两种特征。知识在本质上是社会知识,知识具有社会制约性、社会决定、社会价值性。知识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知识学习不是纯粹的符号认知和符号解码的活动,而是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甚至通过符号中介参与社会和进入社会的过程。
  作为认识成果的知识本身就凝结着科学、文化、社会、艺术和实践等意义,知识教学不是对知识符号的平面表达,而是对知识内在意义的揭示和表达。在处理知识的过程中,解释和揭示知识所凝结的科学属性、文化意义、社会制约、辩证关系和实践旨趣等层面的内涵,达到知识的多层次属性及其意义的层面。知识多维属性的教学表达,是实现对知识育人功能的基本条件。实现学科育人功能,需要我们提升学科教学的境界。教作为科学的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获得认知的同一性;教作为文化的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所蕴含的文化本质,引导学生获得文化的同一性;教作为社会的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引导学生获得自我的同一性,让学科的育人功能真实地发生。
  责任编辑/周小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