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本院治疗的44例MECT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22例。A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各项BPRS(简明精神量表)评分均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MECT患者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较佳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临床护理路径;建立
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精神疾病的主要疗法,其具有疗效确切和起效快等治疗优势[1]。临床护理路径即医护人员自发组成护理小组,以特定疾病的手术治疗或诊断方式为基础,制定富有顺序性与时间性的护理措施,以促进病情康复,改善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究MECT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效果,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本院治疗的44例MECT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22例。A组中,男15例,女7例;年龄范围是28~49岁,平均年龄(35.18±4.57)岁;MECT治疗次数为132~220次,平均(158.64±11.57)次;其中,抑郁症6例,狂躁症9例,精神分裂症7例。B组中,男14例,女8例;年龄范围是27~51岁,平均年龄(35.72±0.42)岁;MECT治疗次数为154~198次,平均(165.44±13.27)次;其中,抑郁症7例,狂躁症7例,精神分裂症8例。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和注意事项告知等。A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即以患者病情为基础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为:
1.2.1 入院1~2d 为患者行生活护理,进行安全监护与血尿常规、脑电图与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严格监督患者有无自杀或冲动征兆。
1.2.2 治疗前1d 治疗前8h常规禁饮、禁食,监测其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血压和心率等。了解女性患者的月经情况,若涂有指甲油应彻底去除。向家属与患者讲解MECT治疗的方法与配合事项,做好交接班工作。
1.2.3 治疗当天 早餐禁饮与禁食,叮嘱患者排空膀胱,准备齐全治疗器械与物品,做好急救准备。术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24h,由专人进行看护,并评估其麻醉清醒情况,防止坠床等意外事件。
1.2.4 出院前1d 完成BPRS量表调查,评估其生活能力,进而明确院外护理注意事项,行出院指导,并留取联系方式以进行定期随访。
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路径表内容,并取得患者与家属配合,及时反馈路径表实施情况,每日24h进行实施效果观察与评估,若在执行途中发现不稳定因素应实时记录,并分析原因,调整路径表内容。
1.3 观察指标
利用BPRS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缺乏活力、抑郁、激活性、思维障碍和敌对性等项目,均为1~7分,1分表示无症状,7分表示症状极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加以处理,BPRS量表评分用(±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的缺乏活力评分为(1.05±0.12)分,B组为(1.98±0.34)分(t=12.098,P=0.000);A组的抑郁评分为(1.05±0.21)分,B组为(1.48±0.33)分(t=5.156,P=0.000);A组的激活性评分为(1.05±0.14)分,B组为(1.87±0.28)分(t=12.286,P=0.000);A组的思维障碍评分为(1.31±0.18)分,B组为(1.99±0.24)分(t=10.632,P=0.000);A组的敌对性评分为(1.02±0.12)分,B组为(1.58±0.22)分(t=10.481,P=0.000)。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科学指导护理操作,使其具有规范化、精细化、程序化和系统化等特征[2]。该护理模式能够作为护理工作的评价指标和工作指导,提高护理服务质量。MECT是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疗法,其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加快康复速度[3]。临床中对于该项疗法的护理程序较为系统,但缺乏对护理细节的操作指导。该护理模式能够为MECT治疗提供明确的护理要求与目标,进而确保护理流程的标准化。护理人员可按照表中内容进行计划性、目的性的护理操作,并能将护理措施详细记录在表中,以实现护理记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4]。通过组长的监督与定期评价,可及时发现护理问题,进而调整表中内容,体现出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性,进而提高患的治疗依从性[5]。结果为:A组的各项BPRS评分均低于B组,對比差异显著(P<0.05)。与张威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MECT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确保治疗效果,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Nishiguchi M,Kikuyama H,Kanazawa T,et al.Increases in iPS Transcription Factor(Oct4,Sox2,c-Myc,and Klf4)Gene Expression after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J].Psychiatry Investigation,2015,12(04):532-537.
[2] 张威,庞娜,石丽杰,等.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9):2391-2393.
[3] Lin Z,He H,Zhang C,et al.Influence of Val108/158Met COMT Gene Polymorphism on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J].Cell Biochemistry & Biophysics,2015,71(03):1-7.
[4] 陶彩霞.健康教育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312-1314.
[5] 姜海涛,朱学勤,王晓敏,等.专职健康教育护理对改良电休克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08):733-735.
[6] 曹晓燕.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4):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4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