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人性”的班主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但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以爱的名义伤害学生的事情。在被冠以“学生”这个具有社会意义的名词之前,学生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有人性,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学生身上的人性,正确认识人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生发出尊重学生的教育方法,才有资格说爱与责任。
关键词:班主任;人性化;教育
当我们高喊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时,我们真的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吗?当我们说着“老师都是为了你好”让他们绝对服从时,就真的能帮助他们走上“正轨”吗?当你怀着悲悯的情怀给予他们帮助时,问过他们是否需要了吗?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体差异表现在心理、认知、性格各个方面,人格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古圣贤亦云:因材施教。我带着这样的教育理念走上三尺讲台,三年班主任工作下来,我发现要真正做到这四个字难上加难。问题关键在于,一开始我便以“学生”的身份来看待受教育者,告诉他们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怎么样,却忽视他们作为“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心理和人格特征。
一、班级中的案例观察
男生A是班里的“双差生”,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爱跟老师唱反调。被老师教育时总爱说一句:“老师你总是针对我。”农村低保户,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父亲长年在外打工。
男生B是年级有名的“病假大王”,与他体训生的身份十分矛盾。农村家庭,父母偶尔外出打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还是和庄稼田地打交道。因为过多的请假,又拿不出病历证明,我向其本人和家长多次沟通,得到的回答都是孩子确实因病请假。
二、没有“人性”的班主任
成为一名班主任,看着自己的班级,看着50个鲜活而年轻的生命,我太渴望让他们都变得优秀。刚离开“象牙塔”不久,看一切都那么理想化,心中憋着一股劲:只要努力,一定能行!殊不知,我的这股劲影响了“视力”,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忽视了发展的规律。一开始就制定严格的班规,违者必罚,心里想着“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自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对。自认为是为学生考虑,却没有真正地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耽于空想,懒惰,贪玩,爱美,想谈恋爱……这些我不能容忍的种种,不正是学生的本性吗,不正是大多数人类身上都有的人性吗?但幼稚的我,当時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狭隘。
面对男生A的问题,我只一味以违纪为由,多次教育却无甚成效。更因为他的“出言不逊”常常气愤至极。给他父亲打电话,问及能否来学校进行一次面谈,得到的回答是“我做一天(活)八十块钱呢,来学校,这钱谁出?”接着便又是一系列对孩子母亲出走和孩子读书花钱的抱怨,尽管这孩子已经申请到国家助学金了。
与家长的沟通让我冷静了下来,我发现男生A那句“老师你针对我”或许是长时间的积压所致。长久以来作为“双差生”受到过无数的批评,到了高中,依然保持着抵触老师的惯性。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缺席、恶劣的家庭环境,导致了男生A在物质及情感需求上的极度匮乏,也造成了他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严重障碍。在班里男生A似乎没有亲密的朋友。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在他那被生活奴役的父亲那里,是无法体会到的。越想越觉得是自己的失职,他的一切叛逆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三、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将产生长期的、直接的影响。在忽视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其人格特点是适应新环境困难、兴趣少、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他人不信任。
男生A的问题与他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男生B的“病假”问题也在一次家访中得到了答案,原来B在家里是一个很有担当的孩子,父母年纪大了,很多事都是他拿主意,他觉得在学校成绩不好,又不能帮父母减轻负担,所以才不断请假,想帮父母多分担一点家里的活,他父母也顺着他的意思一起来“骗”老师。知道老师要来家访,B提前把家里的腊肉煮进了锅里。山里乘车不便,来不及吃他做的饭,便邀他和老师一起返校。他的父亲一直不太说话,最后却催促着他收拾好校服跟我们一起走,并对我们说了一声“谢谢”。在返校的车里,我品味着他父亲那声“谢谢”的珍贵。
这是刚当上高中班主任的我,一个没有人性的我,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我开始寻求改变。
四、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尊重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三个案例中,我没有想学生所想,没有做到尊重学生,除了开诚布公地交谈和道歉,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改变思路和行为方式。
首先,用宽容和尊重打破隔阂。
宽容和尊重光靠言语是远远不足以表达完整的。每个学生都有许多难能可贵的与众不同的品质,这让我对他们的鼓励能够有的放矢,细节之处的肯定往胜过仪式性地表彰。
其次,用温暖和关爱唤醒心灵。
每个生命都渴望被看见,学生的种种违纪行为,都表明他们是渴望被别人关注的。
人的成长存在差异性,拿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位学生,显然违背了生命成长的规律。假如我一开始就选择包容,许多冲突就不会发生。班主任应当正视学生成长速度的差异,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习得掌控情绪的能力,面对行为习惯较差的个体,应更具耐心,尝试换一种方式施爱,做一个“有人性”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李维平.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6(6).
[2]刘丽霞.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中学),2018(12).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