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物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能促使学生明白生活中一些常见到的现象,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课堂是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率是影响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因素。高效的物理课堂能够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低效的物理课堂却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运用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策略,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导学案教学,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中提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学案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是提升学生课前预习效率的重要依据。因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比较难,如果学生只是看教材或者教辅的话,就很难有效地构建知识点。而导学案中,教师会清晰地呈现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和练习题目。学生会在导学案的帮助下,解决简单问题,并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题目总结出来,进而有所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实效性强的导学案,进而为提升课堂教學效率做充分的保障。
例如“曲线运动”,教师要在导学案中呈现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判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物理情境入手,如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会做什么样的运动,该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如何,等等。生活化的物理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将生活认知和物理学习有效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的实用性。教师还要在导学案中呈现相应的练习题目,如为什么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等。简单的练习题目,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又能促使学生总结出新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出自己课前构建到的知识点,如学生是如何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展开新知的探索的,学生的练习题目如何,等等。教师则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中要求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形成都要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就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模式下,假设一个小组有4个学生,那么就会有四种学习思路,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互相启发和影响,进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升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巧用小组合作,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圆周运动”,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线速度的相关知识点。小组合作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要自主总结出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大小、方向以及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真正含义。当学生做出自主总结后,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互相交流。假设小组中存在分歧,那么学生可以展开深入的探讨,必要时可以求助教师。如此,每一个小组学生的问题和疑惑都会得到及时的解答,每一个小组学生都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升。
三、实验教学,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定理都是经过实验探索得出的。而且实验活动既能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定理的直观感知,又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推理—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巧用物理实验,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物理实验,如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要论述实验活动的可行性,要准备具体的实验器材,要记录实验活动中数据,要对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如此,学生就会经历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过程,就学会了利用实验数据寻找功与速度的关系。
物理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做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善于思考,生活中就处处可以进行物理实验。如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相关实验,牛顿定理的相关实验,等等。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以及实验活动等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岳东.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8(17).
[2]杨学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9(2).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