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创设教学情境,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通过与生活的有效关联等,教师必须创新思路,尝试多种激趣途径,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1.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问题,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兴趣激发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学习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2.可以活跃学生思维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思维趋于活跃,会自主探究思考问题。而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实现想象力与创造力地激发,实现其学习兴趣的引导,优良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有效路径
  1.合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学情境通过将课本内容进行现场演绎或重现,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本内容,并让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提升。情境创设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获得语文学习的同理心和体验感,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保持十足的学习兴趣,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实现抽象文字的具象呈现,以图片、视频及声音的形式展示出来,相较于单纯的文字阐述,小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入。如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时,多数学生对诗歌中描述的场景不感兴趣。诗歌中涉及泉眼、小河、树荫等各种景物,面对这些繁多的景物,小学生也很难兴致勃勃地去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更无法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呈现的清新自然、静谧美妙的诗歌画面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诗歌的描述动态化,夏日静谧的池塘,小荷刚刚萌芽,清清的水波,时不时有飞动的蜻蜓,在湖面上点水。展现荷花绽放的动态视频,展示夏日的池塘景色图片,让小学生对诗歌静态的画面感有更直观的感受。变抽象的文字为生动具体的画面和生动的视频演示,激发小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使其对古诗歌的兴趣更加浓厚。
  3.重视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在热烈的課堂互动中,小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和质疑。在互动中带动问题的探讨,开启讨论学习,小学生兴趣较高,讨论教学的效果更理想。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提出问题,让小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其乐融融地参与其中,教师最后点评与指导,小学生对课文的探索学习更为深入。如在讲解《鲁滨孙漂流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列举鲁滨孙在荒岛生活时面临的各种困难。针对这些生活困难,让小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的有效办法。最终小组内部意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制定出完整的荒岛求生法则,以小组为单位,大家相互分享,在课堂上轮流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弱化,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位学生都能从鲁滨孙的故事中得到生活生存的一定启示,这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重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知识都是同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入的观察,让学生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情感的变化。如此一来,小学生在写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收到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模式切忌单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使得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就容易使语文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其次,课堂氛围较差。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主导,以教师为中心,小学生学习兴趣受到教师的束缚与限制,始终无法被激发出来。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小学生兴趣得以激发,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也有了更多的额参与感、体验感与认同感。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反之,较差的氛围则会失去应有的吸引力,难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吴传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42):241.
  [2]杨瑞娟.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才智,2018,(04):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