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医药卫生类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质控管理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凡诗

  [摘           要]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梳理学院护理、康复专业毕业生规范化培训的运行现状,以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体系中第三方管理机构“距离教学一线一公里”的痛点作为突破点,创造性地引入独立管理团队管理手段, 深入临床教学过程中进行过程监控,探索医药卫生类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过程性的质控管理途径,提炼出一套适合专科毕业生医药卫生类人才发展需求的规培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统一的規范化培训体系构建提供决策参考及为其他省份开展专科层次规范化培训提供基本思路和可复制路径。
  [关    键   词]  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质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210-02
   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务工作者、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在医学终生教育中占据了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目前立足于衔接学历教育与继续学习阶段的医药卫生类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则处于起步性的研究阶段,应借鉴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及经验,对医药卫生类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研究,探索创建一套适合专科毕业生医药卫生类人才发展需求的规培管理模式。
   一、医药卫生类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现状
   (一)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存在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职能结构、培养周期等诸多不同
   专科侧重于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种职业或某类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培养周期短;而本科则是重在培养较扎实掌握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人才,本科教育注重学科深度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培养周期相对更长[2]。因此在短而精的培养周期内,医药卫生类专科毕业生与本科教育毕业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素质存在较大差距。
   (二)我国医药卫生类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处于起步性的研究阶段,缺乏专科层面的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
   在没有统一、正规的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出台的情况下,目前护理、药学专业专科层次的规范化培训正在省级层面的规培基地进行探索性的实施,虽然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自身的培训管理组织,但不论培训时间、内容、方式及考核评价都是自行安排,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滞后。
   (三)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培训基地作为开展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场所和责任单位,大多是近些年建设发展起来的,多无良好的教学传统、经验和教学资源,开展规范化培训面临诸多困难,甚至无法承担超负荷的带教任务。此外,大部分培训基地同时担负着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多重压力,教学对象包括实习生、见习生、进修生、规培学员、研究生等,无暇对规范化培训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培训任务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四)带教工作的开展欠规范
   在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培训基地的师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一个合格的带教老师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崇高的师风师德、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缜密的临床思维、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突出的创新能力[3]。目前大部分培训基地迫于达成医疗指标等压力,在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带教工作上投入精力不足,同时疏于对带教师资的规范化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导致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对学员指导和带教随意性大,学习效果不容乐观。
   (五)规范化培训内涵与人才培养质量不匹配
   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是为医药卫生类毕业生提供与临床一线紧密对接的平台,提供一条快速转变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捷径,因此培养内容和带教方式需紧扣临床需求和学生培养规律。但目前大部分规培基地基本呈现带教工作“唱独角戏”的状态,规培学员和用人单位基本无法主动参与“赛事”设定,同时还缺乏客观公正的“裁判”,规培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估和保障。
   综上,随着医药卫生类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的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的保障和提升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完全沿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矛盾,因此应密切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不断改进,创建适合专科层次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
   二、从川康实践出发,探索医药卫生类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质控管理新模式
   本文主要通过对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质控管理模式开展研究,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追踪其在学院两所附属医院(规培基地)进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全过程。研究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体系中第三方管理机构(中国医师协会)“距离教学一线一公里”的痛点为突破点,创新性地引入独立管理团队管理手段,搭建起“学院育人”“培训基地锻炼人”“机构用人”的人才培养链条。通过独立管理团队的介入,准确把握政府部门提出的卫生人才培养标准和医疗机构临床一线人才需求现状;同时深入培训基地进行规培过程性质量监控,发现问题、提出意见、适时反馈,协助规培基地及时整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内容
   研究从规培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管理的角度入手,通过独立管理团队实施质量监管过程,分别从带教老师、基地规培管理部门(科教科、护理部)和规培学员三条途径开展质控,应用纵向对比法与横向对比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研究、实证调查、归因分析、总结反思的研究路线。主要研究内容为:(1)通过考核和测评对比实施不同类型规范化的培训效果,即学院2016年护理专业毕业生规范化培训过程(有独立管理团队介入)分别与2015年进入规培基地的其他来源护理专业专科毕业生(按原培训方式)和2017年学院即将进入规培基地的护理专业专科毕业生(按原培训方式)对比培训效果;(2)2016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规范化培训过程有独立管理团队介入,不设参照对象,运用分析法、归纳法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结果
   (三)研究分析
   1.有独立管理团队的介入的规培效果略胜一筹
   独立管理团队主要是由学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教学专家组成的规范化培训质量监管专家小组。该团队通过实地开展临床教学过程性督导监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现场检查、评分,召开规范化培训质量监管工作例会,为带教教师开设提升教学能力的专题讲座等形式,不仅提高了带教水平,保证了规范化培训工作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同时该团队成功运用多年积累的教学质量控制监管方法,实施规培全程质量监控及考核,针对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得以修正,确保规范化培训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2.独立管理团队作为信息中转站,搭建起人才培养单位和人才使用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
   其培训内容贴近临床一线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大提升了理论知识的临床延展的针对性和知识临床运用的实用性;搭建起带教老师和规培学员之间交流的平台,通过在各种临床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诉求互通,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医患沟通能力,同时提高了规培学员对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掌握度。
   3.独立管理团队作为第三方介入,基地规培质量和带教水平得到了长足提高
   团队专家充分运用其丰富的教育教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经验,协助基地准确把握学历教育和规培实践教学两者间的关联和过渡,同时向基地管理部门反馈临床教学活动发现的问题、提供教学指导意见和建议,协助其建立健全专科毕业生规范化管理制度及制定专科毕业规培学员人才培养大纲。团队专家同时通过面授、指导的形式,规范带教师资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提高带教师资的教学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研究组通过独立管理团队介入管理的高效方法,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毕业生规范化培训的管理模式,为今后学院及其他院校开展更大规模的毕业后规范化培训提供模板,更是为其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检验治疗技术、药学等专业开展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开辟了一条可复制的道路,为医药卫生类专科院校开展规范化培训提供了一条可推广的管理捷径,快速为各级医院输送出业务水平与岗位对接合理的医药卫生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爱莉,庞肖梦,沈昭.在上海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55-57.
   [2]王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教育與专科教育的功能定位区分[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4).
   [3]高加蓉,徐剑铖.我国医学临床技能教学现状及其策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8):49-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483.htm